泽普,一个位于新疆西南部、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叶尔羌河与提孜那甫河冲积扇中上部的多民族小县,其名泽普维吾尔语意为漂有金子的河。近两年该县围绕10万亩有机红枣基地建设,将红枣做成了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还使脆弱的绿洲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09年全县12万亩挂果枣树总产量1.7万吨,总产值1.5亿元,枣农总收益8582万元。
泽普县处在喀什南翼经济发展区的中心位置,315国道贯通全境,在建的喀什至叶城高等级公路、喀什至和田铁路穿境而过。出产于泽普的红枣果形优美、甘甜爽口、营养丰富,“祖娜尔”骏枣在2008年的中国枣业大会上荣获金奖。该县去年再次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红枣转换期10万亩认证。
据了解,该县的红枣产业起步于1985年,早在1988年就被自治区命名为红枣商品生产基地县。2006年,泽普县委政府发挥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优势,以及十分看好的市场前景,提出举全县之力把泽普打造成为闻名全国的红枣之乡,使红枣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去年,全县红枣面积已达13.9万亩1807.9万株,农民人均拥有枣树1.75亩194株,10.3万农民人均红枣纯收入833元,占人均总收入6066元的13.73%。
泽普农民获得了红枣高效益,一方面要归功于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对新疆果品的青睐,另一方面是得益于县委、县政府以加快红枣基地建设、全面应用标准化生产规程、着力构建外销平台为抓手、大力实施打造10万亩有机红枣基地的战略。
就如何加快红枣基地建设,泽普县委常委刘虎表示:“我县成立了红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县财政对农民新定植红枣每株补助1元,购买农资、器具给予补贴,对乡村红枣产业发展实行月评月奖。2006年至2009年的4年间,县财政累计用于扶持和奖励红枣产业发展资金3400万元,85个县直部门也对85个行政村的红枣产业进行了帮扶。”
为保证红枣苗木品种质量,提高定植成活率,降低农民投入,规避外购苗木病虫害风险,该县还建立了3000多亩红枣育苗基地,以成本价向农民群众提供苗木,基本实现了全县红枣苗木的自给。
该县采取了一系列红枣标准化生产措施。对枣园统一实行亩均110株以上密植建园模式;大量发放了通俗易懂的红枣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规程,组织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红枣定植、嫁接、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为全县每个村培养引进了至少1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2000多人的红枣管理专业技术农民服务队;整合县乡各种培训资源,建立长效培训机制,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该县林业局局长杜新和介绍,目前泽普全县形成了一支永不走的基层红枣专业技术服务队伍。
要生产有机红枣,就必须具备充足的农家肥。去年,泽普全县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已有8个,畜牧专业村20个,专业户14088家。牲畜存栏39.4万头,家禽存栏118万羽。
为保证红枣质量,该县还采取了限时采收、财政出资收购特级枣、奖励和表彰先进、个别精品园现场拍卖等具体措施。泽普县林业局副局长纪新宇说:“2009年10月28日,阿克塔木乡阔勒吐艾热克村维吾尔族村民托合提买提家55亩红枣,在县里举办的第二届红枣文化节上,拍卖获得了78万元,亩均达到1.3万元。”
据了解,为加快红枣外销,该县组织成立了农产品营销公司,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较完善的市场网络,发展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10名社员,引进了5家果品保鲜加工企业。去年,全县统一品牌的“祖娜尔”红枣,以每公斤20多元的单价两月内售完。
刘虎谈到泽普红枣产业的长远发展时说:“在努力提高农民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关键是要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只有走农牧结合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促进红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