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6月26日),记者跟随我市(指大连市,下同)环卫系统的领导参观了中山区、西岗区新型垃圾除运体系现场。目前,中山区的已建移动式压缩站9处,撤掉露天垃圾堆放点150个。全区露天垃圾堆放点由2006年之前的230个减少到现在的80个。我市各区借鉴中山区的工作经验,结合自身特点,今年年底前在全市范围内再建移动式压缩站33处。
家住中山区自立街附近的居民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原来这里的堆放垃圾存放点被取消后,没有异味和蚊虫了!夏天终于能开窗了!”据了解,要改变居民露天投放垃圾的习惯,环卫工人可下不少功夫。他们走街串向周边的市民和商服网点宣传如何定时向该设备中投放垃圾。为防止附近居民或商服网点不能规范投放垃圾,他们就在原垃圾堆放点或转运站设置一辆手推车,提醒市民将垃圾扔进车内,杜绝垃圾落地堆放。同时还派出一台专用垃圾运输车巡回收集市民随手形成的垃圾堆,确保在设置该设备的小区内取消露天垃圾堆放点,也避免了市民普遍反映的二次污染和夏季开窗难问题。
中山区地处该市最繁华地段,商场、餐饮、大型娱乐购物休闲场所密集。中山区环卫处处长杜辉介绍,“智能移动式垃圾压缩转运设备”建立起固定和移动相结合的垃圾压缩中间环节,改变中山区长期以来对生活垃圾的直运局面。目前中山区的环境卫生质量有了明显提升。除解放路东西两侧山坡地段无法安装该设备而继续保留少量的露天垃圾堆放点之外,你在中山区其他地方,已看不到露天垃圾堆放点。
在杏林街,环卫工人现场演示压缩站管理及收藏过程。垃圾运输车将袋装垃圾运来后,工作人员直接将装料斗内的垃圾倒入压缩箱,然后系统自动反复对压缩箱内的垃圾进行挤压。压缩箱内垃圾装满后,与其配套的拉臂车上的抓钩将压缩箱抓到车上,固定后直接将垃圾运至毛茔子垃圾场填埋处理。据介绍,该设备是从荷兰引进的垃圾压缩转运成套系统,其技术是采用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微电脑控制系统,占地面积小,经济实用、机动灵活,适用于各种生活垃圾的收集与转运;值得一提的是,设备底部两端各设置一根直径约10cm的透明塑料排污管并接入排污井,可将压缩时产生的污水自动排走。
据介绍,设备可一次容纳15吨压缩垃圾,一次运输量相当于8吨位后装挤压式垃圾车的3倍。今年,我市将在全市各区开展安装工工作。目前,全市10000个地埋式垃圾桶的安装任务已经完成90%。我市新型垃圾除运体系建成后,剩余的露天垃圾堆放点将逐步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