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是当今最具生机活力的新兴产业,其产业关联度高、社会效益大,是未来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新增长点。
北京的节能环保企业超过1600家,大多集中在中关村海淀园、昌平园、丰台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和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等区域。海淀园以综合节能、大气污染控制和水体污染处理等行业为主;昌平园以电池开发、电力和电器节能等行业为主;丰台园以热工自控技术和设备的制造为主;金桥基地以固体废弃物处理行业为主;八达岭基地以太阳能和风能等行业为主。
这些园区的一些骨干企业具有较大规模和成长性,在诸多领域占据了国内领先地位,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核心产品。不过目前,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关键问题。
大多节能环保企业仍以模仿和代理国外技术或设备为技术战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不足,专利、核心产品和技术标准等重大创新成果较少。大多数节能环保产品为常规产品,没有涉及核心关键工艺,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
产业内部分工也不清晰,没有形成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条。尽管北京市的科研成果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节能环保技术水平也处于国内领先位置,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比例仍较低,本地产业化率不足10%。一些新技术和产品,由于可靠性不高、针对性不强等原因,市场认可度并不高。
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是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另一问题。目前,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的产学研合作,形式松散,行为短期化、形式化,大多以临时组合争取政府项目为目的。合作也主要停留在技术转让、合作开发和委托开发等较低层次,共建研发机构及技术联盟、共建科技工贸一体化的经济实体等战略层面的合作较少。此外,游离于企业之外的大量科技资源也没有被很好利用。在一些发达国家,仪器设备利用率高达170%~200%,我国拥有的科学仪器设备的数量比欧盟的总量还多,但大多利用率不到25%,甚至更低。
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运用科技来解决这些问题显得尤为紧迫。科技计划的支持重点,进一步向对整个产业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的自主创新技术体系倾斜,如拥有极具创造性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等。同时,对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带动节能环保企业参与重大专项实施;培育新型产业组织,在国内率先成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及处置科技创新联盟”;推动节能环保科技条件资源的开放共享。
目前,北京市理化测试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3家科研机构与企业的科技条件资源已经整合,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初步建成了条件平台信息服务子系统,实现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系统的对接。今后三年,将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完善领域科技条件信息子系统建设。
此外,需要依托各区县的新能源或环保产业园区,推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应用,并配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