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的长江中游,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与贵州相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接壤于湖北。全省东西直线距离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774公里,总面积21. 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2%,居各省区幅员序次的第11位。因全省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
湖南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180C,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适于人居和农作物、绿色植物生长。
湖南境内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有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川5341条,总长9.93万公里。这些大小河川除湘南一部分属珠江水系、湘东一部分属鄱阳湖赣江水系外,其余均由四水注入洞庭湖,于城陵矶汇入长江,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向心状水系。各水系的年径流总量为2085亿m3 ,其中省内各水系年径流量为1623亿m3 ,客水455.5亿m3,地下水96.5亿m3。全省天然水资源总量1998.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1565.2亿m3,地下(浅层)水量433亿m3。
湖南的植物资源丰富,覆盖面广,区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种类众多,特色植物分布广泛,在不同经度、纬度和不同高度,都反映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其植被属最具特色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共计有248科,1245属(土著属119属),5000余种植物,居国内第7位。同时木本植物极为丰富,达2470种,而且在省内分布的43个中国木本特有属中,单科属就有33个,幸存有世界罕见的五大植物“活化石”――银杉、水杉、水松、银杏和珙桐。特别是湘西北以水杉、珙桐、杜仲、伯乐树、金钱槭、香果树等树种为代表的华中植物区是本省植物区系的精华。
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植被繁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场所。到目前发现湖南省的脊椎动物有897种,隶属5纲44目146科。其中哺乳动物有9目28科91种,鸟类有19目71科448种,爬行动物3目15科92种,两栖动物2目9科64种,鱼类11目23科202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8种,二级保护动物79种,中国特有物种216种(哺乳动物6种,鸟类9种,爬行动物17种,两栖动物41种,鱼类143种),湖南特有动物16种(爬行动物2种,两栖动物6种,鱼类8种)。湖南野生 动物资源中,有一类保护动物白鳍豚、华南虎等,二类保护动物猕猴、短尾猴等,三类保护动物黑熊等。禽鸟种类繁多,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珍禽共22种,占全国鸟类保护数的44%。湖南一类珍禽有白头鹤、白枕鹤、红腹角雉、白鹤、黑鹤、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二类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
湖南是最具特色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全世界已发现的160多个矿种中,湖南有141种,其中锑、钨、锰等41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
截至2007年底,我省已批准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6个。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05个,总面积119.66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0.6%,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全省森林覆盖率为56.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07年,通过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全省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双下降”。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与上年相比下降3.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2.0%。砷排放量70.4吨,与上年相比下降12.5%;镉排放量16.4吨,与上年相比下降11.5%。
开展了环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集中整治,通过两个阶段的整治,关停了 234家造纸企业,大大削减了化学需氧量的排放,洞庭湖局部水质由整治前的Ⅴ类、劣Ⅴ类上升到Ⅲ类;启动了全省造纸企业污染整治行动,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全省造纸企业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年底已有496家造纸企业按《方案》要求实施停产整治,完成了第一阶段整治目标。
到2007年底,建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27座,总处理能力达到223.4万吨/天,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6座,总处理能力达到9030吨/天,29个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6.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2.7%。加大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全省7个地级城市使用了管道天然气,未能使用管道天然气的城市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基本消除了生活用燃煤,减少了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