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中国地图,上面在全国包括新疆、黑龙江、西藏等地最边远的乡镇都标出了红点。
六一儿童节前夕,香港企业家王锦辉在家乡东莞石排镇的家里,指着地图对我们说:“这些红点就是我捐建的希望学校所在地点我在5年前说要捐百所学校的心愿,本来以为要到91岁才能完成,可如今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 这位84岁高龄的老人,刚刚才长途跋涉2000公里,参加了他在江西等地捐建的3所希望学校的落成典礼,为革命老区的孩子送上了节日厚礼。
山区落后状况让老人落泪
清瘦而健朗的王锦辉性格豪爽、乐善好施,在东莞非常出名,人人称其为“辉叔”。
1957年,他揣着仅有的20元钱,离开家乡石排去了香港谋生。当时人届中年、人地生疏、没有学历的他,靠苦干苦捱起家,终于在30岁那年创立金城营造公司。随着事业蒸蒸日上,王锦辉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捐资支持家乡东莞的建设。
1985年,辉叔把企业交给从加拿大归来的儿子,自己“退居二线”,用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从事公益事业。其中,对东莞的医院、学校、图书馆和路桥建设,就捐资达数千万元。他因此成为东莞的首批“荣誉市民”。
1995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捐建事业走出了家乡。那年暑假,辉叔以香港童军总会九龙城区主席的身份,到地处粤北的连州市高山镇访问。
那是个叫斜塝的山村,处在革命老区,校舍就是简易茅草棚和四面透光的祠堂,已经是特级危房。而教师们办公、住宿只能借用民居,村民们筹钱建学校,但才修了一米高的砖墙,工程便因缺钱搁浅了。
眼前的凄凉情景,让老人落泪了,他当即表示要捐建希望学校。他说:“小时候因为战乱,我只在书斋里学习几年,便辍学到社会谋生,只好把社会当成学堂。然而,教育在现今社会里比往时更为重要,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影响一个小孩的发展潜能。我很希望能在行有余力的时候,尽力让儿童不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使他们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多出一分力。”
新学校开学那天,辉叔成了孩子们追捧的“爱心”爷爷。而这次捐学令辉叔触动最大之处是:原来自己的举手之劳,可以让这么多孩子的未来有希望,于是专门成立了王锦辉慈善教育基金会。到2002年,辉叔捐建了30多所学校,多建在东莞及广东省。有记者在一个捐建仪式上采访他时问:“你还要忙多久?”他回答:“我要在全国建100所学校”。
从此,他加快了捐建的速度,并扩大了捐建的范围。
曾荫权为其题词“育才建国,陶铸群英”
本来,辉叔完全可以颐养天年,可他却沉浸在新事业中,家里随处都是有关希望小学的资料。我们看到,香港特首曾荫权为他题词“育才建国,陶铸群英”。
而在我们采访他的期间,不时有客人来与他商讨建校事宜,其中包括外省远道而来的。我们问这位可敬的老人:“你为每所学校捐出20万至上百万元,这不是小数目。你如何知道哪些地方的捐建要求是合情合理的?又如何掌控捐款用对了地方?”
他说:“我凡事亲力亲为,不是仅仅签了支票就算了。要亲自到当地去考察后才拍板。”
辉叔凭着多年来捐建学校的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首先,在经别人推荐后,由受助的乡镇单位拟定一份建校或修整学校的建议计划书,详细列明建校或扩建校舍的背景及原因,各项的建筑预算、施工时间表,学校建筑图纸。辉叔便派基金会成员、专业人士进行实地考察。然后,基金会首先捐出80%至90%的费用,其余款项由县政府和乡镇政府共同分担,以确保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工程完成后,辉叔亲自进行验收校舍工程,再捐出添置电脑等教学设施的资金。然而,如果发现捐款用非所需,就放弃继续捐款。
同时,他赞助了全国上百名贫困大学生。北大、清华……这些中国一流学府,都有辉叔的“孩子”。他对这些孩子们也有要求:每学期都要把成绩单寄给他,成绩过关才能获得下一年的学费。而读到这些孩子们的来信,是辉叔最开心得意的时刻。
辉叔这样说:“我这一生,大事没做成,只能做点小事。对城市的一级学校我不会捐,那是锦上添花;但如果是山区里的小孩没书读,我就会去雪中送炭。”
另外,在去年广东遭遇特大洪灾时,辉叔亲自赶往韶关灾区。他探视了灾民家中或帐篷后,捐出了309万元为309户灾民重建家园。
善行带动商界朋友纷纷效仿
辉叔拉着妻子对我们说:“我身体什么病都没有,仅仅是有些耳聋,这不妨碍我东奔西走。除了儿子不让我去西藏,而是他自己去之外,其他点都是我和‘保镖’——太太去考察选点和落成剪彩。所以,我们每年有大半时间在全国各地跑,坐火车、搭轮船、乘汽车,甚至步行。”这些年来,他们共捐款达七千万元。最近,辉叔随香港特区民政署视察陕西,在黄陵和延安又认捐了两所学校。
我们问:“去了这么多地方,你觉得哪一次最有意思?哪一次最艰辛?”辉叔说:“在新疆捐建的4所学校都很偏远,到了中俄边界,从早上6时坐车到晚上9时。我们被邀请到牧民家做客,民族歌舞令我们的辛苦一扫而光;而最危险也最幸运的是2003年的那一次,我们从湖南汨罗一所希望小学参加完开工仪式回来的路上,一辆两吨半的东风货车撞了过来,令小轿车严重变形。连后面车上的人都以为我们也许完了,但伤势最重的我仅仅是骨折,缝了5针而已。”这桩车祸并未令他止步,照样到处去雪中送炭,因此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爱心使者”光荣称号。
辉叔擅饮好饮,在数万公里的行程之中,草原的马奶酒、高原的青稞酒、山区的玉米酒都令他心醉。还有太多永生难忘的特色镜头:在贵州省锦屏县魁胆金城小学时,辉叔看见的课室是由几根木棍搭成的棚,外面围了一层挡风雨的布,没有窗户和灯光。但透过微弱光线学习的孩子们,眼睛闪着求知的渴望。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着辉叔,他亲自为将建的小学填上了一抔土。
还有一次在广西的深山里,当辉叔参加完奠基礼准备离开之际,乡民们哭着挽留他们。最后还是县长出主意,让乡民跟辉叔一行对唱山歌,在难舍难离之情下送别辉叔等人。辉叔的这些善行带动了许多朋友。祖籍同样是东莞的周金城先生,在这十几年来,用八成以上的时间,筹划捐建的具体事项。他说:“有辉叔作榜样,我付出一些时间精力算不了什么。”
最后,辉叔满意地说:“今年捐建的学校总数肯定能超过105所。我儿子王国强是全国政协委员,也参与捐助希望小学的行列。就在上个月,他还为东莞理工大学来自于革命老区的学生设立了一项助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