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明
中博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明并非人尽皆知的明星,但却称得上是韩国和日本电影票房的“点金之手”,其参与投资和引进的影片在韩国创造的票房总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包括引进发行《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无极》等,以及参与投资韩国电影《外出》,后者在日本创下6亿多元人民币的票房。尽管如此,陈伟明仍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他的下一个梦想是把中博传媒从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项目型企业尽快转变成让投资者放心、有稳定现金流的公司。陈坦言,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电影市场的规范度和成熟度。
你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从中获得的商业第一课是什么?厦门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在上海铁路局计算机中心,不过我没去,而是去了深圳,当时身上只有100多块钱。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卖报纸糊口,此外我还修复印机、计算机,每天只能吃盒饭。生活的确很艰难,要自己去奋斗改变。我学会了如何和人打交道,如何推销东西,如何揣摩对手的心态。
你度过的最艰难时光是?1994年我承包了一家地方电视台的体育频道,合约为五年,投入千万计。这是国内民营企业首次涉足电视频道经营,有很多限制,需要各种各样的妥协,比如节目审核环节,有时甚至有十几个已退休老编辑拿着笔记本一分一秒地核对。经营到第三年时,对方用一纸违约通知收回了频道经营权,这几乎把我逼到绝路上,万念俱灭。
你得到的最佳商业建议是什么?冯仑。他经常告诫我一定要把做公司看作是马拉松长跑,要把前景规划好,脚踏实地地做。伟大公司不在于一朝一夕的声名,重要的是20年后依然存在,并且依然跻身于一流之列。
你希望每一位新员工首先知道的一件事或原则是什么?心态要“中正平和”,置身于娱乐圈这个“名利场”更要踏踏实实。并且不畏惧失败。
进入韩国电影市场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中国电影大环境太糟糕,国内院线不景气—院线垄断、票房分配制度不合理、盗版泛滥等。另外,对民营影视公司在拍摄、发行许可证方面的政策也限制颇多,拍了电影能不能播是个未知数,一旦被枪毙则血本无归。而韩国市场则规范得多。
韩国电影市场最让你羡慕的是什么?专业和敬业,表现在导演对成本控制和拍摄周期都非常严格,首先考虑的是投资人的收益。但在中国随意性太大,不超支我想都不敢想。
中韩电影人磨合的最大困难是什么?理念。中国人喜欢“大”的东西,喜欢讲大道理,很少花心思研究市场和观众;韩国的特色是讲究精准、小和精致,不会想“高度”。最重要就是要会沟通,要融合,双方要接受“亚洲电影”的概念,不走出去就是死路一条。
赢得票房的关键是什么?我不喜欢赌市场和调研报告,我愿意赌观众。关键是了解市场和观众,要不遗余力地了解小问题。我曾经花半年时间研究韩国前十名的电影公司以及院线容量,以及哪种类型片受欢迎、谁去电影院消费等。
什么是电影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人才,并能够把他们组合在一起。比如我让摇滚教父崔健做导演就是冒险,比如韩国导演许秦豪在拍《外出》时用孙艺珍做女主角也需要极大勇气。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最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人,以及如何组合他们。
如何保持对电影市场的觉察力,年龄是时尚敏感度的敌人吗?你必须告诫自己年轻人是电影的主力战场。洞察力源于对新鲜的东西多一些好奇,时尚就是概念性东西的组合,比如现在的流行词汇“雷”和“囧”,若你不知道,那就脱节了。电影就是讲述所在时代的故事,它需要这个时代的讲述方式以及语言体系。
你的投资原则是什么?好的故事、好的概念是最让我兴奋的,我不喜欢单独为做一部电影而做电影。我所关心的是概念和故事背后有没有营销和发挥的空间,这就需要商业判断:市场资源如何组合,市场能不能消化掉,别人有没有兴趣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