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率真、阳光。已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有5年教龄的学生辅导员孙雅艳,更像一名刚走出校园的学生。但就是这位“学生样”的老师,却以一股“将爱进行到底”的精神,用无言大爱,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5年前的9月,孙雅艳走上了大学辅导员的岗位,面对思维活跃的大学生,她感到手足无措,虽然尽力,学生和老师之间仿佛永远隔着一层不太透明的膜。
“全国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报告引起我的反思:虽然有81%的教师真心地愿意与学生交朋友,只有12.3%的学生遇到困难会首先想到找老师,而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人最想找老师说。”
为什么?为什么爱的付出并没有换来爱的回应?想到自己以前在农村小学教书时做家访的美好经历,她决定将家访列入自己的工作日程,“走进学生心灵就从走近学生开始吧”。
发现也由家访开始:印象中对学校活动不积极的学生,原来一直在家照顾终年瘫痪在床的爸爸;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学生竟然心灵手巧,家中堆满了亲手制作的美丽丝袜花……这让孙雅艳开始反省自己的工作。家访之路漫长而艰辛,一个个家访故事,不但集成了7万多字的《走近学生》家访手记,更让孙雅艳体会到,辅导员工作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心坎上。
越走近学生,孙雅艳越发现:“任何学生都需要赏识和激励。”于是,3年多时间,孙雅艳写下了146位学生感动她的一件事、一句话,用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形成14万字的《我爱我生》手记,并陆续发表在学校的BBS上。手记在学生们中呼应越来越大,通过BBS流动的师生之爱,让学生渐渐地成长起来。
对学生,孙雅艳有一股“将爱进行到底”的劲头,对她生命中的另一件事——志愿者,她也是这样一股劲头。
2001年,还是上海师大音乐学院大二学生的孙雅艳,偶然看到在广西百色市田阳县支教的校友巩玉新发起的爱心募捐和一对一帮困助学倡议。她马上捐出一些衣服和书籍,还写信表示希望能资助一名贫困学生。从此,1个,4个,8个,16个……百色老区的孩子一个又一个走进了孙雅艳的世界。从2002年起,除了生活必需的开支,她把以前做教师时攒下的钱、奖学金和做家教挣的钱都用在了资助学生上。
2004年暑假,留校成为辅导员的孙雅艳在上海师大音乐学院发起了赴广西百色的“音符串起希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带着学生走进了她资助的那些贫困学生的世界。山区孩子们的淳朴和当地落后的学习、生活条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令队员们深受震动,在15天的时间里,他们巡演数县没有休息过一天。
2007年,就在她第4次带队完成“三下乡”演出,离开百色回上海的路上,她作出决定,向团中央报名参加“中国扶贫接力计划”,并要求去田阳支教一年。她支教的坤平初中的学生,由此体验了他们生命中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音乐课,第一次“十大歌手比赛”,第一次办广播站……
孙雅艳曾作词谱曲过一首《将爱进行到底》的歌:爱一直在延续着生命的奇迹/我们的世界因爱而无限精彩/因为我被爱所以付出爱,爱满胸怀/爱亲人、爱好友、爱自己、爱每一个人/我们要将爱进行到底/爱将温暖每个心房!
爱,是孙雅艳生命中最重要的音符。8年中,孙雅艳六赴百色,与山区孩子通信2000多封,个人资助46个学生,捐助10多万元。她还参加过6次无偿献血并志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签署了眼角膜捐赠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