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地区特色 > 上海 > 特色人物 >

推荐资讯
 
自强不息的社区
在上海浦东周家渡社区医院中医科内,空留下一张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复
·自强不息的社区卫生工作者,轮椅
·“真诚爱兵科学带兵的模范干部”
·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志愿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上海“最牛的
·“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的困
·严东生被国际无机材料科学界誉为
·中国第七届光华工程奖获得者、中
·“帅才”科学家王应睐 为发展中
热点资讯
 
具有中国特色的
姚明(1980)著名篮球运动员。上海人。上海体育
·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上海形象
·从纺织女工到“空嫂” 蓝天上的
·上海闵行区中医医院名誉职工姜万
·“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的困
·上海市“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
·“农村要换一种生活来尝试”——
·“中国之莺”周小燕 谱写了一个
·上海的“名校”、新中国第一所民
·以“小扁担精神”闻名全国的人物
全程服务,名 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中国第七届光华工程奖获得者、中国整复外科之父——张涤生
 
时间:2009-09-22 

  

 

  张涤生,男,1916年6月12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及颅面外科专家,中国第七届光华工程奖获得者。

 

  1941年毕业于南京前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

 

  曾任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第十届国际显微外科学会会议主席(1989),第三届世界美容外科学术会议主席 (2002),第三届亚太颅面外科会议主席(2003)等,是中国整复外科创始人之一及开拓者。

 

  20世纪60年代在国内首先开展显微外科动物实验;创制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烘疗机;并在70年代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在国内外首创前臂皮瓣一期再造阴茎手术,距趾关节移植重建颞颌关节强直等手术;在国内首先开展游离肠段移植再造食管,大网膜游离移植治疗颅骨暴露坏死等手术,并开展颅面畸形外科,胸骨裂心脏外露等首创性手术。

 

  论文及获奖

 

  张涤生领衔的的上海整复外科研究所拥有晚期烧伤、显微外科与四肢创伤、颅面外科、淋巴水肿和美容外科五大分支,成为专家实力雄厚、技术领先、特色显著、设备先进的国内外整复外科中心之一, 1982年评定为上海市重点发展学科。1955年评为上海领先专业学科。张涤生先后荣获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家教委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项25项。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奖,2008年6月荣获中国第七届光华工程奖。

 

  主编《整复外科学》、《修复重建外科学》、《实用美容外科学》、《颅面外科学》、《整形外科手术图解》、《张涤生整复外科学》等9部著作,参加中外文出版参考书专章编写共30余册,发表论文200余篇。另外还担任《The Princip and practice of Microsurgery》(1984)、《The Chinese Experiences of Plastic Surgery and Burn》(1987) 2本英文专著的主编。

 

  人物经历

 

  1916年6月12日,祖籍无锡的张涤生在吉林长春市诞生。张涤生从小好学,少年时代曾一度酷爱文学,梦想将来读文科,做一个记者或者作家。虽然后来志向改变,但良好的文学素养,使他这个外科医生不仅手术做得漂亮,而且能写能讲,从医60余年来,著书立说等身,培养后人无数。

 

  艰苦磨练 成就“神刀”

 

  1935年,张涤生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求学期间加入了进步组织“南京学联”,参与抗日活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张涤生积极投身学生抗日救亡后援团,被委任为救护队队长。1941年毕业时,他被分配前往贵阳市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成为一名抗日救亡医疗工作者。1944年,张涤生又加入印度战区的远征军,在美军43流动手术队当外科医师。日军投降、战争结束后,张涤生受到表彰,于1946年被公派赴美留学,学习整形外科。学成归国后,张涤生先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今长征医院)、同济医院工作,1952年晋升为教授,任颌面外科主任。

 

  1951年12月,朝鲜战争爆发。张涤生又一次奔赴战场,任上海市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副大队长兼颌面外科中队队长,在烧伤、战伤、冻伤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58年,张涤生参加抢救罕见大面积烧伤病人邱康财成功,受到卫生部表彰,在中国整复外科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1961年,张涤生在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成立整形外科,1966调任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1977年起担任第九人民医院院长。1982年,张涤生应邀赴美访问。

 

  36年前,张涤生赴美是为了学习进修,36年后,张涤生的再访却使九院整形外科在美国一举成名。我国在整形外科专业方面的成就,已经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 从此,在张涤生的推动下,我国整形外科专业走上了世界舞台,不断前进,终于达到“令天下英雄竞折腰”的高度。

 

  开拓创新 填补空白

 

  张涤生是我国整复外科、显微外科奠基人之一与开拓者,也是我国颅面外科、淋巴医学的创始人。

 

  20世纪60年代,我国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流行丝虫病。丝虫病到了晚期,患者发生肢体的淋巴水肿,下肢粗肿,形成了“象皮腿”。当时对于“象皮腿”的治疗,国外都采用手术切除的办法,但效果不好。张涤生受民间烘烤疗法的启发,亲自设计了安全、方便的电热烘箱,后又改进为微波治疗仪,使有效率提高到95%左右,迄今已治疗5000余例。张涤生的烘绑疗法被国际淋巴学会所承认,认为是世界上治疗肢体“象皮肿”最好的保守疗法之一,在不少国家推广应用。

 

  1976年,张涤生为中国创造了第一例肠游离移植再造食管手术。1976年,张涤生又完成了中国第一例眶距增宽症的矫治手术。1982年,张涤生成功地进行了世界第一例一次性阴茎再造手术。消息传开,轰动了国际医学界。因为过去阴茎再造手术,整个手术至少要半年或一年,而且要经过三至五次手术。国际医学界将该手术称为“张氏阴茎再造术”、“中国卷筒技术”。1996年,张涤生以80岁高龄,创新性地完成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胸骨缺损移植修复手术,震撼了世界。

 

  科学童心 伟大爱心

 

  1996年,张涤生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所以能在当时并不红火的整复外科获得如此高的荣誉,除了张涤生的勤奋、努力和机遇,要归功于他的科学童心和伟大爱心。

 

  张涤生秉性好奇,对各种东西都感兴趣,且勇于探索。在他毕生从事的医学实践过程中,还常怀着一种强烈的敢为天下先的执著欲望,力求不断创造新技术,开拓新领域。要做到这点,须不断更新开拓自己的知识范围及其深度。不但要掌握自己专业的新知识技术,还应随时了解相关专业的新发展,甚至不太相关的科学进展。在他的生活中,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都可以成为信息来源,都是他开拓性思维的源泉。张涤生创制的烘疗机来源于学习祖国医学文献,以后又利用微波代替电热,可以说就是一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例证。他发明的“张氏阴茎再造术”,灵感则来源于火车上邻座小女孩的剪纸!

 

  张涤生对病人,则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行医道路不可能是一条坦途,病人病情可以千变万化,各有不同,疑难杂症又是那么千奇百怪,但这才是考验医生技术和医德水平的试金石。要做一名能获得广大病人信赖的医生,还得要树立勇于探索,敢担风险的崇高精神。跳一跳可以摘下果子,但有时虽跳了可还够不着,这时就得想方设法,取一块砖石来垫脚,或请人托一把。张涤生很少对病人说“不”、“没办法”,他在遇到疑难重危病人时,虽介于“可治”和“不可治”的矛盾中,但总是想办法“跳一跳”,把“不可治”转化为“可治”。这种敢担风险,无私无畏,成就了他医学生涯中的无数个“第一”。

 

  科普先行 惠泽大众

 

  张涤生一贯认为向群众作科普宣传工作,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应尽的义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早在1948年,他的老友裘法祖教授担任本刊主编时,他就经常为本刊和其他报刊撰写文章。从中,张涤生获得了两点认识:第一点是写科普文章需要把一些医药常识或疑难杂症,特别是某些新医学科的发展,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短短两三千字道出主题、指出方针,使一般群众易于阅读,这可并非易事,非得多想多练多写。另一方面,对作者来说,科普文章也是一个展示特长、向病人宣传的窗口。这是一件利人利已的好事!

 

  张涤生一生写了约百余篇科普文章,2003年又以院士名义出版了一本科普小册子《整形与美容》,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的范围、内容和知识,使广大群众可以对这门外科新专业有所认识,使他们可以寻医问药,投医有门。

 

  保健之道 贵在养生

 

  如今,张涤生已迈入耄耋之年,他自嘲“满头银发稀落,脸部散散的皱纹,眼睛也缩小不少”,同时又自夸:“只要理过发,穿上西装,打扮一下,走起路来还是腰背挺直、步履轻快,绝大部分人见到我,都猜我只有70余岁!” 张涤生至今仍每年上两三次手术台,亲自为一些疑难病例做手术。

 

  张涤生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因为养生之道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总的来说,贵在自我养生。张涤生在读书的时候,虽不是运动员,但每天都认认真真参加晨操,经常跑步。可以说勤锻炼,坚持锻炼就养生之本。张涤生迄今还保持做早操的习惯,但内容进行了调整,什么部位不好,就练哪一部位。

 

  大学毕业后,张涤生参加了抗日战争,到过印缅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做救治工作,后又参加抗美授朝医疗队,这不但锻炼了体魂,而且还培养了他临危不惧、坚忍不拔的意志。如今张涤生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晚都坚持用泠水洗脸,这是预防感冒的有效方法之一。

 

  张涤生患颈椎和腰椎增生症已20余年了,这是外科医生的职业病,有个阶段经常感到头晕、颈腰部肌肉僵直疼痛,走路不稳,以致住院休息两个月。但现在稳定下来了,照常工作。不过参加会议或做手术,低头工作时得带上颈托和腰托以加强自我保护。

 

  张涤生为患者做手术超过万例,但自己也挨过几刀。1988年他做了胆囊切除手术,1998年又做了肺癌切除手术,现在仍然健康地工作和生活着。这除了要感谢医护人员外,也是他对疾病采取乐观态度的结果。谁都难说一生之中不会和病魔打交道,一旦病魔来访,就得安然相处,除靠医生的药物进行治疗外,最重要的是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乐观的心情来接受治疗。

 

  年事高了以后,张涤生的工作生活有了些改变。早上6时起身,晚10时左右睡觉。上午到医院上班,下午睡个午觉,起来后再看看报纸、写写东西。近两年来还出版了三本书。晚上不工作已有十年以上了,看看电视。饮食不挑剔,荤素不拘,多鱼类少吃肉,吃个半饱是常事。所以张涤生说:“保健之道,贵在养生。”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 【我要推荐给好友】 【加入收藏】 【返回上页
      上一篇:“帅才”科学家王应睐 为发展中国生化事业矢志不渝的一片赤诚
    下一篇:严东生被国际无机材料科学界誉为最有影响的学术领导人之一
    相关链接
     
    ·被誉为“抓斗大王”的上海港务局
    ·以“小扁担精神”闻名全国的人物
    ·守护“祥云”的天使,中国最美的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奠基人,复
    ·“凌云健笔,言论巨擘”——杰出
    ·自强不息的社区卫生工作者,轮椅
    ·“真诚爱兵科学带兵的模范干部”
    ·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环保志愿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上海“最牛的
    ·“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的困
    ·严东生被国际无机材料科学界誉为
    ·中国第七届光华工程奖获得者、中
    ·“帅才”科学家王应睐 为发展中
    ·中国特色田径110米栏运动员、中
    ·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上海形象
    ·“农村要换一种生活来尝试”——
    ·伟大一生的上海特色人物肖玉泉—
    ·从纺织女工到“空嫂” 蓝天上的
    ·建立“北京时间”的女天文学家—
    ·上海市“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
    ·上海的“名校”、新中国第一所民
    ·“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上
    ·“中国之莺”周小燕 谱写了一个
    ·上海闵行区中医医院名誉职工姜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