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祖籍湖南长沙。剧作家、诗人。他出身贫民家庭,1912年就读于长沙师范学校,1916年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年在东京加入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创作了剧本《环珴璘与蔷薇》、《咖啡店之一夜》。1921年与郭沫若等组织创造社。1922年回国,受聘于上海中华书局编辑所。1924年与妻子易漱瑜创办《南国半月刊》,发表了独幕悲剧《获虎之夜》。此后相继任教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大夏大学。
1926年在上海与唐槐秋等创办南国电影剧社。1927年秋到上海艺术大学任文学科主任、校长,编写了话剧《苏州夜话》、《名优之死》等。年底同欧阳予倩、周信芳等举行“鱼龙会”演出。1928年与徐悲鸿、欧阳予倩组建南国艺术学院,同年秋成立南国社,以狂飙精神推进新戏剧运动,多次到南京、杭州、广州等地演出,同时主编《南国月刊》。发表了《古潭的声音》、《南归》等剧本和一系列关于戏剧运动的文章。从1929年冬开始,在从事文艺活动的同时,积极参加政治活动。1930年左翼剧团联盟改组为左翼戏剧家联盟,田汉是发起与组织者之一。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和夏衍等打入电影阵地,为艺华、联华等影片公司写了《三个摩登的女性》、《青年进行曲》、《风云儿女》等进步电影文学剧本,使电影文学从思想到艺术出现了新的面貌。1935年2月被捕入狱,后被保释。1937年七七事变后创作了五幕话剧《卢沟桥》,并举行劳军演出。8月赴上海,参加文化界救亡工作。上海沦陷后到长沙、武汉从事戏剧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2月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田汉是组织者之一。1938年初与马彦祥等编辑出版《抗战戏剧》半月刊,后又去长沙筹办《抗战日报》。1938年2月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负责艺术宣传工作,同洪深等组建了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一个孩子剧团。1940年到重庆,与欧阳予倩等创办《戏剧春秋》,后到桂林领导组建新中国剧社和京剧、湘剧等民间抗日演剧团体。1944年春与欧阳予倩等在桂林主持了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对加强戏剧队伍的团结和坚持进步戏剧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1949年后田汉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艺术局局长。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1979年4月平反,在北京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田汉毕生从事文艺事业,一生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话剧代表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改编戏曲剧本《武则天》、《江汉渔歌》、《白蛇传》、《金鳞记》、《西厢记》、《谢瑶环》等。除《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这些影响久远的歌词外,他一生还创作了一百多部剧本,其中话剧就有六十余部,是现代剧作家中最多产的作家。他又一度致力于戏曲改革,京剧《林冲》、《岳飞》、《武松》、《白蛇传》、《西厢记》、《谢瑶环》都出自他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