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郭沫若故居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
该故居现为郭沫若纪念馆。位于北京什刹海前海西岸,占地7000平方米,前身是清代和砷的王府花园,后因和砷被抄,花园遂废。同治年间,此处成为恭亲王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时,恭亲王后代把此地专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为宅院。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使馆的驻地。郭沫若自1963年11月由西四大院胡同5号迁居至此,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5年。 纪念馆大门上方悬挂着邓颖超题写的“郭沫若故居”金字牌匾,大门对面是砖砌照壁,大门内有一座小土丘。
故居垂花门内是正房、耳房、东西厢房和后罩房。入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厢房及后排东房为生 平陈列室,展示这位诗人、学者兼战士的一生 及其在文学、历史、考古、翻译等领域中的成 就和为和平运动所作的贡献。 前排正房分别是客厅、办公室、卧室,穿过小月季园,后排正中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 方,它们都依旧保持着郭沫若在世时的状况。
垂花门、正房与东西厢房之间由回廊相接。院中牡丹丛生、海棠高大。郭沫若同志的居室在正房,有卧室、会客室、办公室和后罩房连在一起,这里便是郭沫若夫人余立群的画室、书房和卧室。四合院的西侧有一排房,是当年郭沫若存放手稿和藏书的书库。院中最为抢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与牡丹。 纪念馆现藏有郭沫若生前大量著译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书籍,特别是一批有关《管子》研究的线装书很有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