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正骨是以清代专治跌打损伤为基础的、以手法治疗为主、辅以中医中药及中医器具的纯中医治疗理念。通过多代宫廷御医及现代医师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有的学术派别,是骨伤科独成一脉的治疗体系。
清朝入关后,因其马上民族的风俗习惯,骑射营、相扑营中士兵经常发生关节脱臼、跌打损伤等情况,蒙古医生应运而成,并积累了宝贵的医疗经验。时至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清政府开设了阿敦衙门,也就是上驷院的前身,康熙十六年正式更名为上驷院,宫廷正骨传至嘉庆末年,进入了全盛时期,其间涌现了大批满、蒙优秀的骨伤医生和按摩医生,其中最著名的是蒙古医生德寿田,他以治疗骨折、关节脱臼、软组织损伤及其他慢性疾患有独到之处而名噪京城,并有嫡传弟子桂祝风。因德氏长寿,故而光绪年间还曾亲自传业于桂祝风的弟子夏锡五。宫廷正骨因此脉络经历了四代传人而流传至今。
宫廷正骨的手法特点是“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重而不滞,轻而不浮,“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将手法分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八法。
宫廷正骨手法中医伤科治疗特别是治疗骨折方面,强调:正、整、接、实的治疗思想。
宫廷正骨手法在治疗筋伤方面,最主要的特点是:轻、柔、透、巧。
如今,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继承了宫廷正骨的派系,自建院以来,以吴定寰教授为带头人,继承并挖掘宫廷正骨的文化以及学术思想,并广泛结合临床实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和社会效益,在患者中具有优异的口碑,并得到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支持和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