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地区特色 > 北京 > 朝阳 > 地区史册 > 史志信息 >
 推荐资讯  
“燕京八景
金台夕照也是燕京八景之一。关于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北京
  ·“燕京八景”之“金台夕照”
  ·三间房的古今——朝阳区文化
  ·大北窑——镶嵌在CBD的北京
  ·我国民间传统的三节之一——
  ·中秋节:传统节日——也是仅
  ·北京朝阳年终岁末话皇历——
  ·老北京的清明节——二十四节
  ·妙峰山传统庙会——列入国家
 热点资讯  
大北窑——
大北窑自古就是北京城的东方重地
  ·三间房的古今——朝阳区文化
  ·大北窑——镶嵌在CBD的北京
  ·中秋节:传统节日——也是仅
  ·北京朝阳年终岁末话皇历——
  ·老北京的清明节——二十四节
  ·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楼梓庄—
  ·妙峰山传统庙会——列入国家
  ·朝阳潘家园——国内目前规模
  ·“燕京八景”之“金台夕照”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旧时朝外散记——朝阳区朝阳门名字的变更历史
 
时间:2009-08-07

  朝阳门在元朝时叫齐化门,明朝改建都城时始称朝阳门。朝阳门与朝阳区区名有无联系,并无确切的记载。反正1958年5月3日,国务院正式将原东郊区改名为朝阳区。从此,这块多情的土地就如同旭日东升的朝阳,在京城的东郊日新月异,迅猛发展。朝阳大地变了,朝外大街变了。

 

  新的朝外大街,各种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以至于许多老辈人始料不及,他们还在惦记着关厢、东大桥、菱角坑……清初,满族镶白旗人居住在朝阳门内,汉人、回民等住在外城,白天可以到城内采购,逛庙会,做买卖,晚间必须返回,不准在城内过夜。朝阳门原是运粮之门,过去在城门洞墙壁上还刻有谷穗,以标志此门为运送五谷之门。后来在清光绪庚子动乱时,被入侵的洋人砸毁,不复存在。

 

  出了朝阳门,外边是瓮圈,这里主要是卖瓦缸的,到处堆满了大大小小的砂石水缸。瓮圈外,南面是环城铁路朝阳门火车站,旧时这里有粮仓,在修建铁路时被拆除。城根儿西边是许多做小本生意的摊贩、有卖豆腐脑、茶水、扒糕、凉粉的,也有卖日常生活用品的小杂货铺,每天人来人往,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为这小小的城根瓮圈平添了几分热闹、几分繁华。过了护城河桥往东,就是关厢大街,这条街的马路是用碎石块铺成的,两侧是甬路,甬路比马路高出二三尺,一到雨天,这里就成了泥塘,走路行车十分不便。

 

  朝阳门关厢,自西大桥至东大桥,约有3里路长。因这里曾是运粮要道,所以关厢大街两侧店铺林立,也很热闹。在坛口西边路南有一家很有名气的商号,叫“元顺永油盐店”。该店主要经营油盐和粗、细粮,前店后坊,在朝外近10家油粮店中声望最高。坛口西边路北是“梧村楼”和“聚祥益”两家布店,其中“聚祥益”在京城内外名气最大。这家布店的青蓝布、寨子布、白布和靠布的销量最多,深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在“聚祥益”附近,还有两家药店和一家玻璃庄。再往东就是“双井合”和“全恒斋”两家鞋店。“双井合”过去独家经营松紧口凡布鞋,军警界的人都爱到这里来买鞋。“全恒斋”主要经营双脸鞋和洒鞋,很适合劳动者穿用。坛口有“荣盛轩”茶馆,来往行人、客商经常到这里吃茶听书,过去评书艺人张荣玫曾在这里表演。神路街路北就是我国北方著名的道教胜迹、皇家京师九庙之一的东岳庙。过去,每逢正月和三月初一、十五,这里要举办庙会,非常热闹。东岳庙往东有九天宫、十八狱,殿内有阎王厉鬼,解放初期因火药爆炸被毁。在十八狱东边路北,是资金雄厚、组织庞大、门面阔气的大有油盐粮店,它的酱菜产品曾远销京东各县和天津等地。关厢大街的最东边是东大桥,过去有一座白色石桥,桥下原有一条河,桥身不高,来往行人络绎不绝。此桥何时何人修建、何时废除,现在已无从考证。这一带还有不少车马店供来往客商打尖休息。过去的朝阳门外关厢车马不断,商旅如流,特别是到了赶庙会的日子,大街两旁是摊贩遍布,杂货纷陈,热闹非凡,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从东大桥往东,就是京通大道。早年间,京城老百姓吃的大米多是从南方运来的。据《天府广记》仓场篇记载:“漕粮岁入四百万石,内兑运三百三十万石,改兑七十万石,除旧例折粮三十六万一百八十八石七升八合,又除上蓟密昌镇、天津仓粮四十五万四千九百四十七石三斗四合。”那时南粮北运的数量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北京古时候的道路几乎都是土路,只有皇帝的御用之路才铺上青石板,这样的路叫石辇路。从元代到清未,北京的石辇路共铺了8条,如正阳门外大街、从西直门到圆明园的道路等。雍正年间,官府修了一条北京至通县的石辇路,长约23公里,宽1丈5尺,两旁的土道各宽5米,道旁植有柳树。记载筑道经过的御制石碑立于三间房村西道北。

 

  听老人们说,明清时期,出朝阳门往东直到40里外的通县镇,是一条平坦、宽阔的金黄大道,是往京城运送粮食的运粮要道。

 

  每当收获的时节,新鲜的稻米一下来,就从江南装船往北方发送。南方的运粮船只从杭州起锚,沿大运河宽广的河道北上。一路上碧波清流,杨柳夹岸,桨声帆影,高桅楼船,往来络绎不绝。当运粮的船只行驶到通州镇东门外的码头时,便在此停泊卸粮。船工、运粮官们把船上的稻米卸下来,有的装车、装船,剩下来的装进通州镇的粮仓。据《天府广记》记载:“通仓约放七十七万二千石米。”可见当时通州镇的粮仓规模也不算小。运粮的车队、船队熙熙攘攘地等候在运河码头上,当船工伙计们把大米装上车船,运粮的队伍便兵分两路,浩浩荡荡地驶出通县的运河口,往西直奔京城。

 

  车队行进到东大桥,就进入了繁华地区。在东大桥附近有个粮市,城里城外做粮食生意的商贩都聚集在这里进行粮食交易。从东大桥到西大桥这段3里长的街面上,商号、店铺比比皆是。进了这条街,运粮的车队行进的速度就慢了许多,车道上南来北往的行人、一路小跑的洋车,使这条大道拥挤不堪。尤其是到了每年的正月、三月的初一、十五,正赶上东岳庙的庙会,这条道上就更难行车了。从东四牌楼到东岳庙门前,香客云集,摊贩纷至沓来。路边摆满各种生活用品、风味小吃及珠宝玉器等。人们忙碌着参观选购物品,汹涌的人潮直到太阳西沉才姗姗而退。

 

  运粮的车队过了朝外大街,进了朝阳门,再分头将粮食运送到城边的粮仓里储存。当时在朝阳门附近修建了许多存放粮食的仓库,“禄米仓”、“海运仓”、“北门仓”、“东门仓”等就是存放漕粮的重要基地。

 

  据资料记载,明、清时期在京通大道上每天来往的运粮车有上千辆,马蹄声声,谷香荡漾,那声势浩大的场面堪称京城一大景观。

 

  其实,旧时的朝阳不仅以粮道、商号叫响京城,它还有一个京城人民十分喜欢去的场所----菱角坑。菱角坑位于朝阳门外护城河畔,大概是现在新建的外交部到雅宝路一带的地方。那时每到夏季岸边芳草如茵,柳丝垂绿,槐荫匝地;水中荷叶如盘,随风摇摆,红莲、白莲在万绿丛中亭亭玉立;蜻蜓点水,蜂飞蝶舞,蝉鸣树梢,鸟唱花间;清风徐来,荷香扑鼻,沁人心脾,使人疑为身处江南水乡。如此美丽的景色自然吸引了许多城内外的百姓前去赏花纳凉。开始这里只有一些小贩在岸边摆摊卖茶水、西瓜,生意很是红火,后来摊贩越来越多,又增加了风味小吃、曲艺和各种游艺,很快就形成了别具风格的消夏市场,吸引着来来往往的男女老少,就连当时护城河中南北过往的木船到这里也要停一停,船夫及船客上岸购买杂货、品茶,尝小吃后再撑船前行。

 

  菱角坑的小吃品种繁多,味美可口,老少皆宜。吃粘的有扒糕、年糕、凉糕;吃热的有豆腐脑、灌肠、卤煮火烧、小豆粥……在小吃中最受欢迎的当数应时的清凉食品,如用苹果干、杏干、海棠干制成的“泡干”,清凉饮料有凉茶、冰镇酸梅汤;时鲜果品也深受欢迎。此外菱角坑中生产的鲜藕、鲜菱角、鲜鸡头米等更是当地一绝,特别是这些水产讲究现挖、现摘、现采、现卖,以“鲜”吸引人。

 

  菱角坑的文娱活动以曲艺、杂耍为主。当时唱文明新戏的演员奎星垣、段剑石、张笑影、小鸣钟等人,一到夏天就来到这里搭起戏棚演出文明戏,节目有深受大家欢迎的《锯碗丁》、《春阿氏》等。此外还有小有名气的坤书场----荷花汀。当然为数较多的还是随地划场的地摊,几个演员划场子就在中间进行表演,或刀枪剑戟,真刀真枪玩了命;或古彩戏法,变金鱼变火盆。演到精彩之处,艺人便作揖敛钱,多少随意,没钱者捧个人场艺人也不介意。

 

  消夏纳凉,赏荷花,尝小吃,看演出,京郊的菱角坑确是一处理想的娱乐场所,因而每天都能吸引来众多的游人。

 

  菱角坑赏荷纳凉、品茗听戏的盛况,一直持续到“七·七”事变前。后来由于日本侵占北平、天津,市井萧条,民不聊生,战乱使人们无心再去消闲、郊游,菱角坑便随之荒芜了。平津战役中北平被围,国民党军队为修筑工事,把护城河两岸的垂柳古槐全部砍光。菱角坑边的杨柳也未能幸免,昔日绿茵环抱、游人鱼贯的池塘成了毫无生机的死水潭。 这一切都已成了过去,昔日的繁荣无法与现代的富强相提并论。但它是历史,是文化遗存,我们不可不知。

     
      上一篇:大屯在宋代时就是囤积粮食的地方,又是北宋军队辎重地
    下一篇:朝阳门外南下坡清真寺仁声远播匾——内容内涵十分丰富
     相关链接  
    ·北京城的起源与变迁——北京城建
    ·“燕京八景”之“金台夕照” 燕
    ·三间房的古今——朝阳区文化创意
    ·大北窑——镶嵌在CBD的北京城东
    ·我国民间传统的三节之一——端午
    ·中秋节:传统节日——也是仅次于
    ·北京朝阳年终岁末话皇历——看老
    ·老北京的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中
    ·妙峰山传统庙会——列入国家级非
    ·旧京端午节与“五”——我国传统
    ·夏至——朝阳区旧地坛祭地—大祀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街道西部的农光
    ·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楼梓庄——名
    ·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北里——原为
    ·北京朝阳民间花会——源于中华民
    ·朝阳潘家园——国内目前规模最大
    ·朝阳区西南部——大郊亭和小郊亭
    ·朝阳区洼里龙王庙——一处靓丽“
    ·朝阳门外南下坡清真寺仁声远播匾
    ·旧时朝外散记——朝阳区朝阳门名
    ·大屯在宋代时就是囤积粮食的地方
    ·望京名字的由来——望京名字来自
    ·神路街的由来——黑衣人刀斩一等
    ·古都北京东郊的“门槛”,东坝—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