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研究    社会沿革    政治前沿    经济观察    法制空间    哲学思辨    文化视角
特别关注    高层声音    新语新论    理论经典    研究机构    推荐学者    专家言论
特色总网 > 思想理论 > 专家言论 >
推荐资讯
·打造分销平台+上市产业集群 红
·商权支付“出口安全”:全民持股
·关于发布商权支付区域独家代理业
·攻城略地 跨界争霸 商权支付渠
·商品到商权的一小步, 带来了人
·商品商权,万年一跃,你我同心,
·尹蔚民:中国将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温家宝在天津考察纪实:把滨海新
·我国拟立法加强医疗器械管理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
·文化部十项举措反腐倡廉 查干部
特色推进
如何使用工
编者按: 消费8万送20万 ,20万
[更多]
[相关新闻]如何使用工具实现零
[未命名栏]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往期回顾]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人物简介]零成本赚一亿(千万
[相关新闻]百家党政媒体与政府
[经典语录]会员如何通过6个步
[经典语录]教程:消费者如何领
扬名系统: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进入特色扬名系统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浅谈儒家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朴素生态世界观
时间:2009-09-30 
 
  【论文关键词】:生态伦理观;生态生成观;生态实践观;生态和谐观

  【论文摘 要】:
从"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曲成万物的生态生成观;保护万物的生态实践观;万物一体的协同进化生态和谐观四个方面来分析儒家的朴素生态世界观,以期阐述儒家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并指出,它所提供的生态智慧为当今人类怎样同自然界和谐共处,走向共同进化的新文明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在环境危机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强调儒家的"天人合一",或许可以避免人类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似乎可以弥补西方思想的局限,对于人类应付后现代社会的挑战,也许具有超越民族界限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卜松山:《儒家传统的历史命运和后现代意义》
   一般认为,谈到生态伦理资源非道家莫属,而儒学只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不上有生态伦理资源。李约瑟指出:"儒家相信宇宙的道德秩序(天),他们使用'道'一词,主要地--如果不是惟一地--是指人类社会里的理想道路或秩序。这在他们对待精神世界和知识的态度上表现得很明显。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人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⑴的确,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儒家比道家涉及得少。但是,儒学虽然罕言天道,但不等于说没有论及,更不等于说论及得少就不精彩。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两支主干之一,具有与道家共同的阴阳和谐的宇宙节律思想。比如关于人类文明与自然秩序相协调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儒家自己独特的由人类之仁扩大到对天地万物之爱的生态伦理思想等。如果套用现代术语来概括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内容和特征,可以把儒家的生态思想称为社会生态观或人文主义的生态观。卡利科特甚至将儒家的有关思想提到与道家并列与互补的地位,也将其当作"传统的东亚深层生态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已汇入了奔腾不息的中华文明长河之中,成为中华生态伦理文明一束光芒闪烁的奇葩,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下面本人试图对其生态智慧进行阐释。


  
  一、"知天--畏天"的生态伦理观
  
   孔子在《论语》中所谈的天论的命即"天命"。《论语o阳货第十七》记载说--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用八个字揭示了天命即"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正是天地万物自然变化的规律。又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o为政第二》]。"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o季氏第十六》]。孔子把"知命畏天"看作是君子才具备的美德,强调贤明的君子不违背时宿,不逆日月而行,不依靠卜筮来掌握吉凶,应该顺应(遵循)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这应是孔子"知天命"的真諦所在,体现着孔子的伦理精神不仅贯穿其人生之道,也贯穿其天命之道,亦即孔子不仅仅是对人类讲伦理,亦对天地(自然)讲伦理,这正是孔子生态伦理意识的自然流露。
   孔子的生态伦理意识不仅仅体现在"知天命"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畏天命"--敬畏天命是孔子提出其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孔子敬畏天命的思想不仅仅是讲人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而且还将"畏天命"与"君子"人格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识。《中庸》讲"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小人没有"畏天命"之心,所以肆意妄为,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既敢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敢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于是出现了人伦丧尽、生态破坏的当今世界一系列所谓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和"生态危机"现象。由此,可体会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提倡敬畏天命,树立君子人格,维护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良苦用心。当今社会理应效法孔子敬畏天命的君子人格论,培养自觉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伦理意识,这才是治理生态问题的"治本之策"。
  
  二、遵循自然法则并能够曲成万物的生态生成观
  

   《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做中介的。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自然观,强调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要注重对自然的顺应与调适。《易传》主张"财(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彖传》]。"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遗"[《系辞》]。《易传》同样强调人应对自然进行引导和调整,强调人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观点。因为人兼具天地乾坤的刚健柔顺之道,既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又应该积极进取,按照天地万物的属性来改造和利用自然,以曲成万物,使之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这是中国先哲闪耀着超越时代智慧之光的生态意识,这在天人关系上是一种比较正确的看法,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关切相结合的保护万物的生态实践观
  
  儒家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说。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o阳货第十七》]。其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故须"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不浪费资源。孔子还具有保护动物的生态道德观,以自然山水寄托人的仁德智慧。《论语o述而》记述:"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还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o雍也第六》]。儒家经典《中庸》亦提出"赞天地之化育"的思想,主张掌握人、物之性,行事不违人性、物性,以参与自然的生化发育过程。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人与万物一齐生长发育,和睦相处,各得其宜,而人不加害于自然。孟子提出把人类之爱施之于万物的思想,他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o尽心上》]。朱熹对此解释说:"物,谓禽兽草木,爱,谓取之有时,用之有节"[《四书章句集注o孟子集注o尽心上》]。把动植物都包括在爱物的范围内,强调按时间季节,并有节制地获取。荀子亦主张保护自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荀子o王制》。把对山林川泽的管理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作为"圣王"制度加以强调。《礼记》同时还提出了以经济法令为手段对环境资源进行管理。
    很好,点击支持一下!】 【共0人支持】 【我要推荐给好友】 【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上一篇:庄严与沉重
    下一篇:论“科学哲学”的思维逻辑与范式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