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底,义乌稠城、廿三里两镇的农民自发地在镇区马路两侧摆起地摊,逐步形成相对固定的“马路市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正确指引下,1982年9月,义乌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发展小商品贸易的强烈要求,正式作出开放小商品市场的决策,并出资搭建了简陋的市场设施,第一代小商品市场自此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近30年来,市场五易其址、九次扩建,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到如今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市场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义乌市场经营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商位5??8万个,有43个行业、1901个大类、40多万种商品,从业人员20多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市场成交额连续17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市场商品已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义乌,经批准设立的外国企业常驻办事机构1700多家,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0多名外商常驻义乌进行国际采购。2006年10月开始,由国家商务部主持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定期向全球发布,成为全球小商品生产贸易价格变动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义乌市场业态发展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82年创建到1990年,义乌市场基本属于区域专业市场阶段,批发市场、经营业态较为传统,交易方式都是现场、现金、现货交易。从1991年到2000年,义乌市场从区域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成为跨区域、连城乡的商品集散中心和层次结构分明的小商品市场体系,确立了在全国专业市场中的龙头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义乌市场加快向国际性商贸中心迈进,特别是随着国际商贸城的投入运行,市场业态又一次发生质的提升。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洽谈订单、商品展示、现代物流等为主的新型业态迅速发展,会展、金融、物流、购物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现代化服务和管理体系日益完善。义乌市场被授予全国唯一的“重质量、守信用”市场、“守合同、重信用”市场和“信用示范市场”称号。日前,义乌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扩大会议提出了全面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发展目标,核心是打造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区域金融高地,即“三中心两高地”,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球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国际商贸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