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创造岗位 鼓励自主创业
海淀区积极开展创业人员调查工作,收集挖掘创业人员信息。对具备创业条件、有创业愿望的城乡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和创业方向进行登记,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并进行创业指导,对其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给予指导。同时,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开展创业项目征集、推广活动,帮助符合创业条件的人员选择创业项目。另外,该区开展“创业明星”培育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两年来,海淀区共涌现出20名创业明星。通过召开经验交流会,创业明星现身说法,鼓励失业人员树立信心,激励他们走上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道路。开展创业成功后续服务也是海淀区着力进行的一项工作。在创业对象实现创业后,给予持续的跟踪指导服务,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从而帮助这些创业对象解决创业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拓展岗位 开发社区服务业
海淀区不断开发社区居民服务业,拓展了一批就业岗位。结合社区居民生活需要,开发了家政服务、小饭桌、修理、按摩、卫生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结合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开发了社区保安、卫生保洁、停车管理等服务岗位。同时,将驻社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后勤服务岗位开发和置换出来,作为就业援助岗位,统筹管理,合理安排。
海淀保证岗位 公益性岗位统一调配
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成员,帮助他们实现托底就业,是海淀区就业岗位的有力保证。对年龄偏大、就业困难的零就业家庭成员,通过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其实现托底就业。同时,建立公益性就业岗位统一调配制度,由街(镇)对社区保洁、保安、车辆看管、交通协管、社区公共设施维护等七类岗位进行统一管理,并预留10%的公益性岗位由全区统一调配,强化公益性就业岗位资源开发与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定向安置的调配制度,切实保障符合托底安置条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得到妥善安置。
海淀优惠政策,为“消零”助力
“零就业家庭属就业弱势群体,政府必须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出台优惠政策,落实保障资金,达到政策拉动就业的效应是我区的一个有力举措。”海淀区劳动保障局副局长田树奎如是说。
弹性就业,社保补贴最长达10年
对因家庭成员有必须看护的残疾人和老人而不能就业的家庭,以及残疾、有部分劳动能力的零就业家庭成员,鼓励他们在社区弹性就业,并给予社保补贴。“4050”人员在社区实现非全日制就业后,工种不限、劳动时间不限,由本人申请、社区核实、社保所申报,给予最长10年即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社会保险费补助。
每促进一人就业,补助就业服务站30元
社区就业服务站是就业服务体系的底层网络,为了鼓励社区就业服务站发挥贴近单位、贴近群众的优势,发挥其促进就业的作用,根据促进就业人数,按照每促进一人就业补助30元的标准,海淀区对社区就业服务站实行工作资金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