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王宏甲(笔名宏甲)是从他的长篇报告文学《无极之路》出版之后名震天下而认识的。十二年前,谁能想到这位从闽北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因为他写的这篇长达26万字的报告文学《无极之路》,以宏阔的视野反映了中国改革进入90年代时中国农村的生产力状况、农民的愿望、追求和呼声以及城乡上层建筑队伍的状况,作者较早地揭露了腐败现象,讴歌了正义,写出了以刘日为主角的一批个性鲜明的报告文学人物,因而获得了包括“建党70周年党史党建优秀图书奖”,1990-1991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第一名,“全国中学生喜欢的十本书”等五项全国性大奖,被拍成53集电视报告文学片,并被全国20多家省市自治区人民广播电视长篇连播,影响深入人心。
《无极之路》“冲击波”未了,宏甲又以敏锐的视角,站在时代最前沿,继续沉浸在新的创作中,文思如涌,佳作频出。尔后的十一年里,他除了著有多部长、中、篇小说、散文、影视剧本之外,更致力报告文学的创作,长篇报告文学《现在出发》以及《百年百大》、《王选的选择》、《父辈》、《温泉女》、《姑娘与兵》、《千万个男女生生下了你》等等,由于每一部、每一篇都写的真诚、睿智而深情。这些作品分别被《新华文摘》、《文艺报》、《读者》等刊物选载,尤其是2001年出版的第一部报告中国当代新兴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在中关村诞生和崛起的长篇报告文学《智慧风景》,更是在全国产生巨大的轰动效应。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百余家传播媒体和网站作了报道,包括书摘或全书连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先后两次对该书进行长达60天的长篇连播。人民教育出版社将他缩写的《王选的选择》一文,收入全日制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现代文选读》(必修)。北京妇联、北京大众读书会专门推荐该书“我们的孩子不能不读,做父母的更不能不读”。读书出版之后,入选纪念建党80周年10部献礼书之一,并于当年分别获得中宣部评选的“五个一工程奖”和当年度全国唯一的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以及“中国报告文学首届正泰杯大奖”。
王宏甲以他的《无极之路》、《现在出发》、《智慧风暴》三部百万余字的《纪实三部曲》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报告文学领域里的领军人物之一,中国文联和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张锲和著名文学评论家李炳根称赞王宏甲为“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报告文学作家”。
宏甲现为解放军总后勤部专职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宏甲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的文艺家称号。近日宏甲返回家乡探母,笔者有缘与之有了短暂的见面并采访了他。
二十年前,宏甲与笔者一同有幸当上建阳市政协委员。而今,他已成为从闽北山旮旯走出的国内最知名作家之一,著作等身,名声显赫。就在与他短暂的采访中,他就接到江苏、浙江等省文联邀他前去讲座的电话。然而,在与家乡的朋友会面时或在与青年文学爱好者座谈时,一件厚厚的蓝色羽绒衣披在他身上,随意的穿着,谈吐中间或说上几句建阳方言俚语,给人一种平易近人,质朴而又诙谐的印象。二十多年来,我看到王宏甲的成长与进取,不仅叹服他在文坛上创造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业绩,而且更钦佩他作为一位人民的作家,有着高度的爱国责任感和对人民的挚爱之情。
从闽北山旮旯走出的名作家
上世纪八十年初,有一位回乡知青因落实政策,从建阳县将口乡被调进城,招工进了冷冻厂,从知青当了工人,他感到十分庆幸。因他的父亲在“文革”中被批斗身亡,原是医院助产士的母亲也被“扫地出门”,以致于他曾3次被贫下中农推荐招工,却因“政审”问题过不了关。后来,公社一则要用社会主义占领农村阵地,二则为活跃农民文化生活,成立了宣传队。文化中心站领导抽调他创作业余剧本,从写三句半,写相声,写独幕话剧开始,他都尽力尽心创作。没想到这些节目演出后,很受农民欢迎,由此他逐渐增强了自信心。进城不久他很快被县商业局领导看中,抽调他到局里搞文字,兼负责通讯报道工作。于是,在八十年初的报端中,时不时有了王宏甲的名字,尽管文章篇幅不大,但文章角度新。尔后,他不久被县里抽去搞落实政策工作,工作地点在县党校。一天,他发现党校图书馆藏书不少,他尤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不已。闲暇之余,宏甲便贪婪地读书,古今中外,无所不读。在一次翻览图书之时,他不经意发现一本《洗冤集录》,仔细阅读后,还发现编著该书的宋慈竟是建阳人,是世界伟大的法医鼻祖。他的墓地就葬在将口附近的崇雒乡。也许是家乡人的关系,他认真仔细地通读了该书,尔后,凡有看到有关宋代法医宋慈的文章,他都认真查考,记录在案。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宏甲写的宋慈人物,很快在各类报刊媒介上报道。他从开始写的历史人物介绍到中篇小说《洗冤人》;从长篇历史小说《神验》到八集电视连续剧《阴阳鉴》,无不以宋慈为历史题材。现在与王宏甲交谈他个人的文学成长史,他也毫不迟疑地认为是宋慈第一个成就了他。“我们这代人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因没好好受过教育,所以要努力自学。而今,总算赶上好年代,唯有和时间赛跑,才能把失去的给补回来。”因此,自王宏甲招工进城后不久,他就通过自学读电大,而后,再深造,经省文联极力推荐,宏甲如愿以偿考上了西北大学,读完本科后,他接着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鲁迅文学院文学专业,谈及此事,他总没齿忘记故乡建阳县县委书记及文化局局长等好心人,让他带薪完成了学业。尽管后来宏甲成了知名作家后,并于1992年举家迁至“皇城根下”,成了解放军总后勤部专业作家,但他每出一本书,总对人称自己是闽北建阳人。宏甲对故乡情恋难舍,乡情依恋。他说:“闽北于我,乡思如沐,乡情如哺。”这些话常在文友面前说起,照射出他的一颗滚烫灼热的赤子之心。虽然身在京城,宏甲每年都回家探亲,给家乡人带来不少新的信息,热心辅导青年后辈和文学爱好者。
建阳曾是朱熹的讲学地,宋慈的故乡,是宋代三大印刷出版中心,文化积淀深厚,宏甲很为家乡灿烂的文化而引以自豪。他在《智慧风景》的扉页中题字: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故乡福建武夷山下建阳市。他在《小山背后是大山》报告文学中,就热情洋溢地赞颂了故乡在历史上鼎盛的文化,殷殷赤子之情跃然于纸上。
近年来,当他围绕新知识经济为题,疾声呼吁中国要加快知识型经济变迁步伐时,他同样为闽北故乡与世界的经济差距而焦虑,满腔热情地积极为故乡的领导层献计建言,渴望故乡尽快赶上快速发展的步伐,尽快富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