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旭,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1999年成立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总裁;2002年入主上市公司西藏圣地(600749),后出版《西藏人文地理》杂志。
梦想与商业的融合欧阳旭说,他如今的很多行动,其实都和多年前的梦想有关。1995年去美国时,他非常留意波士顿哈佛广场,那里都是小开间的店,但很有特色。不同类型的书店、音像店、戏剧店、餐厅,个人设计的服装和小玩意琳琅满目,街心花园还有流浪艺人。他当时就想,自己所生活的海淀图书城与这里相比相差甚远,于是他对身边的朋友说:“将来有机会的话,我要把这个模式拷贝到中国。”
在第三极的规划中,欧阳旭说他经历过人生角色的很大变化,从消费者到经营者进而到规划者。在北大中文系读书时,欧阳旭就经常在第三极原址的一家名叫“老虎洞”的小酒馆里喝酒。那时,北京大学周边可去的地方极少,图书城算个地方,可惜周边环境不好,只能来此买书。从消费者需要出发,他感觉这里不是需要简单的建筑造型,而是要建成一个能提供休闲文化的“城市约会地”。
如他所说:“北京是没有‘城市约会地’的,尤其是满足文化消费的‘城市约会地’。我本身规划项目的时候,一直站在消费者体验的心态上,我经常回归到消费者本身,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要什么你就上什么项目。”
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好都融进“城市约会地”,书店、酒吧、剧场、教堂,把自己的爱好当作商业去运作。他说,之所以叫第三极,而没有给它个地域的界定,是希望这个“城市约会地”做成功了可以被其它城市拷贝。
书生本色大学毕业的第五个年头,当欧阳旭怀揣着生平赚到的“第一桶金”时,做出的创业决定是开书店,因为他觉得海淀应该有家好的书店。由于当时没有好位置,是个地下室,但想到这个地方还是可以把它做好,由此便有了在文化圈里颇有口碑的“国林风”。
“国林风”从开店至今,书店一直扎根在中关村海淀图书城昊海楼的地下一层。书店的“大眼镜”LOGO时常会让进出书店的读者会心一笑,“智慧在此隐藏”。也许就是创业国林风的日子,在他的肌体里种下了“文化”的基因。从他位于昊海楼的办公室里往窗外看,不远处就是北京大学———他曾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
从1993年至2001年间,以平均每年开一家新公司的速度计算,欧阳旭涉足领域包括图书、餐饮、娱乐等,欧阳旭始终没有戒掉“文化气”,于是有了乡谣酒吧,有了明慧茶院。欧阳旭说,他投资100万元在三里屯开的乡谣酒吧完全是出于个人爱好。因为喜爱西藏,装修全是按西藏的感觉,极具特色。曾有媒体评价“高档鲜明的音乐文化特色,成功地吸引了年轻的BOBO族,也受到京城音乐界和社会名流的青睐”。
欧阳旭也因此结识了各个行业的精英,令他难忘的是罗大佑,因为从学生时代他就特别喜欢罗大佑的歌。在乡谣酒吧,他建议罗大佑进入北京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要在孔庙开,这里的文化背景与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正好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