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能在新学校——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实验学校读书,六年级学生董欣宇很骄傲,她说:“比起原来的胥各庄小学,现在的学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多媒体,老师们都很亲切,我觉得上每节课都是一种享受。”原本硬件条件不好、师资也不太均衡的丰南实验中学、胥各庄小学等周边7所学校,合并成立了占地约120亩的丰南实验学校。而这仅是唐山探索的4种教育资源整合模式中的一个例子。
唐山市虽然较早实现了普及基础教育的目标,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还存在明显不均衡的问题,为此,唐山紧抓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探索了“建设教育小区模式”、“名校建分校模式”、“新建校模式”、“联盟校模式”等方式来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
丰南实验学校的“建设教育小区模式”,是根据成片集中的原则,把一定区域内的中小学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新建、扩建办成九年一贯制学校,扩大办学规模。以丰南区为例,近年来,该区投资4000万元新建银丰学校,合并了原来的1所中学和3所小学;投资645万元扩建大齐中学,合并大齐各庄镇的1所中学和4所小学建成大齐学校。丰南实验学校校长王福江说:“新校成立后,教育投入、师资都实现了新的整合,1.5亿元的投入使学校有了更高的起点。”目前,该校新建了3栋教学楼、一栋多功能艺体馆和高标准操场,镇政府还投资近千万元为学校添置了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名校建分校模式”是唐山市针对城区扩张后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不足和择校问题进行的,主校与分校实施“统一管理、统一师资”。2004年,路南区撤并了薄弱校开滦3中,依托名校26中筹建了26中分校,26中副校长张冬梅为分校校长,与主校实施理念、管理、师资、设备等资源共享,两校经常相互听评课,实行教科研一体化。区教育局还从区内其他学校调配了16名优秀教师来充实师资。建分校前,由于办学条件差,新生入学率在2004年时仅为50%,大部分学生择校到其他学校就读;几年来,分校的家长满意度不断提高,学生已从原来的200多人发展到了420人,控辍保学率达到100%。
“新建校模式”则是根据学校布局规划新建高标准校舍,使硬件不达标的学校在短时间内扩充优质资源。此外,还实行了将一所名校与区片内相对薄弱学校结成“传帮带对子校”的“联盟校模式”。
其实,能实现在教育硬件资源上的巨大投入,与唐山较早推行财政支付体制改革是分不开的。2002年开始,唐山在各县(市)区建立了“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撤销乡、校两级财务机构,教育经费全部由该分中心管理,实行教育经费“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实现了教育财务集中归口管理。而在2002年以前,“经常是局长出面协调,校长到处要钱。”丰南区教育局局长段煦宁说,“唐山现在教育经费统一支配,足额发放,公用经费直接划拨到各校。”有了足额的教育投入后,丰南区的简易校舍得到了重建。
硬件条件改善和财政体制理顺之后,唐山推进均衡的步伐加快了。针对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布局分散、规模小、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唐山改建、扩建和新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在偏远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实施了“免住宿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交通费”的“两补一免”政策。近3年来,唐山市撤并偏远农村薄弱初中74所、小学275所;标准化寄宿制小学达26所、初中94所,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充实农村师资,唐山招聘教师中的八成都是为农村招聘的,许多农村校的校长是从城区调来的,即便是为城区学校招聘的教师,也要先到农村工作两年。
同时,唐山加大力度落实各项招生入学政策,逐步消除择校现象。在中考制度改革方面,唐山认真落实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政策,今年全市分配比例接近75%,名额按照初中校的规模、学生数分配到各校,可以降50分录取初中毕业生。其中,丰南区的公助生指标分配名额已达100%。唐山二十六中分校副校长王爱民说:“这种方式非常管用,对薄弱校起到了很大的支持。”对于这种方式,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李连斌说:“高中校长们也都愿意,因为他们逐渐发现,从薄弱校升上来的学生很有后劲。”
在初中、小学全面落实“划片招生、免试入学”政策的基础上,唐山还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无障碍就读。从邯郸来到唐山卖菜的同会平,两个孩子都按片进入了二十六中分校。“这里的老师对孩子总是鼓励,孩子来这里上学后变得特别精神,还知道节约用水、随手关灯了,我特别高兴。”现在,让同会平骄傲的是,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都名列前茅。目前,唐山市2.2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实现免费就近入学,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待遇。
经过几年的努力,唐山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薄弱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均衡发展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正如唐山教育工作者所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最终目标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