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行业特色 > 教育行业 > 政策法规 > 基础教育法规 >
  推荐阅读
海南省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致
  海南省实施希望工程足有17年
教育部部署义务教育学校教师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开创基础
江西开展素质教育示范校督导
教育部:力争2012年实现区域
江苏省各中小学党建工作走上
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
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师资
  特色推进
商权支付
编者按: 所有人赚的都是认知的
  [专家观点]商权支付百日回本,
[专家观点]购买商权课程“充电
[媒体报道]媒体析国资委新掌门
[论坛视点]顾秀莲在中国特色实
[时代声音]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时代声音]总设计师何镜堂:东
[专家观点]李毅中:具有中国特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开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局面
 
时间:2010-03-15

  一、增强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务提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的面前。通过学习、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深入学习、宣传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素质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认真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第三次"全教会"以来,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启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推进,考试评价制度包括高考改革不断深化,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各地不断涌现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好的典型,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我们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对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认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指出:"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号召多而落实的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地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陈至立部长在会议的报告中说:"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和《决定》,无论是在分析形势、规划未来,还是在部署工作等方面,都突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这与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共同成为《决定》深刻阐述和精心部署的两大重点。

 

  如何使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近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十分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李岚清副总理从去年以来,多次召开座谈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要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推进素质教育,并要求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来做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他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quot;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我们既要有全面系统的政策导向,又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提出要突出抓好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是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位置上。《决定》将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十五"期间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之所以被如此重要而紧迫地提出来,首先是由于它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改革和建设。其次,在当前突出地强调课程改革,又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建国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明显成就。最近一次比较全面的改革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行的体系。这次改革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比如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初步改变了多年来只?quot;必修课"的模式;初步推动了在统一基本要求前提下的教材多样化,引入了地方课程,初步改变了国家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在教学实践中涌现出一批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重视学生成功与发展的好的教改典型。这些成绩为当前的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但是,课程是必须不断改革、不断建设、不断创新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弊端明显地凸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通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病,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国务院的《决定》深刻地指出?quot;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大意义,从而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高度负责地参与并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

 

  二、明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启动。这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提出要加强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根据国务院《决定》精神,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确定这一培养目标,正是基础教育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也正是教育承担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历史重任的具体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个环节都应自觉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服务,而不应偏离这一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同时针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的弊端,《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这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过程。

 

  首先是课程功能的转变。《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了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首先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如英语基本能力、信息意识与能力也应成为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到的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陪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关于课程结构的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儿童、青少年构建智慧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等,过多地强调学科的逻辑体系而忽视学生的经验,必然违反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这次课程改革针对现行课程结构的问题作了重大调整,强调课程的综合性,也就是既注重根据学生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也注重学科内在的逻辑。在初中阶段设计了理科综合课程"科学"和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设计"艺术"等。另外,这次课程结构的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课设置为必修课。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旨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程结构的改革还强调了课程的均衡性和选择性,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为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在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纲要》在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于评价的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关于评价的改革,将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是筛选与甄别的工具。

 

  这次课程改革的另一重要目标是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根据我国当前发展差异极大、文化多样的具体国情,教育要发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实现课程的多样化是改革的必然方向。而要提高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的适应性,就必须走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建设课程的路子,因此,课程管理的权限应根据各级不同的责任与需要作科学合理的划分。各地要在达到国家规定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规划、开发并管理好地方课程,发展学校课程。随着教师课程设计能力的提高,学校课程的发展将有更多样和广阔的前景。

 

  《纲要》提出的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相辅相成和互为制约的,课程改革将围绕六个目标系统展开。

 

  这次课程改革工作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一定要整体规划、精心组织。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全面推广阶段。经过广大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教师的刻苦努力,团结奋战,在对国内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对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新课程的研制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课程改革酝酿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任务已经完成。这一阶段从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和第三次"全教会"召开,到2001年6月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有两年时间。在这一阶段,研究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审定了各科实验教材,有20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将在2001年9月首次在实验区试用。同时关于课程管理政策、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在实验区逐步应用。

 

  从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决定》的颁布和贯彻,《纲要》的颁发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即试点实验阶段,全面启动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国家和省两级先后进行新课程实验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探索、积累经验。这一阶段大约用三年时间,到2004年年中结束。

 

  2004年年中,在对试点实验地区全程跟踪评估、分阶段总结的基础上,全面总结国家和省两级实验区的经验,全面评估、广泛交流实验区的工作,全面推广新课程。计划2004年和2005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分别全面推广新课程。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体系。

 
上一篇: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意见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开创基础教育
·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
·河北省唐山市:四种教育资源整合
·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全
·湖北省武汉市明年就校园伤害立法
·海南省实施希望工程足有17年——
·江西开展素质教育示范校督导评估
·福建省建立减负问责制——书面作
·湖南省5年投百亿建万所合格校 
·福建龙海程溪中学让山区孩子接受
·四川省评出2009年度中小学榜样教
·江苏省各中小学党建工作走上创新
·深圳市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 55万
·新疆自治区6年来200多万贫困学生
·河北省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北京市中考改革——从2010年起中
·山东努力打造齐鲁名师名校长 提
·杭州市:将逐步降低高中择校生比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推进农村义
·基教一司司长:均衡发展是义务教
·教育部:力争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