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定要坚定不移、下大决心、下大力气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海南的主导产业”。近日,在海南召开的旅游工作会议上,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保铭表达了海南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旅游业为龙头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符合省情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在海南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已经确立”。罗保铭介绍,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年间,海南接待国内外游客增长了25倍,旅游收入增长了161倍,旅游业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行业发展成为引领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2008年,海南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3%,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一个关联度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交通、通讯、餐饮、商贸、文化、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与海南地域资源独特性高度关联的房地产业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2008年海口市岛外购房比例达58%,三亚市岛外购房比例达88%,许多游客纷纷将海南作为第二居住地,第一次观光、第二次度假、第三次就买房子了,使海南旅游呈现出候鸟式度假、常居型旅游的新特点。在旅游业的带动下,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在40%以上,旅游、房地产等产业的税收占全省税收的60%。
同时,罗保铭指出,海南搞生态省,旅游业恰恰是对保护和发展生态高度契合的产业。生态环境是海南旅游跻身于世界一流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业是对生态环境的张扬和放大,这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既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又实现了惠民强省的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现代服务业,是适应海南省情,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旅游岛建设
全面进行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
“建设国际旅游岛不仅仅是单纯的国际化,还代表一种先进文化的方向,一种管理服务的标准,一种以游客为本的思想,就是要让国际游客享受到一流服务的同时,让更多的国内游客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服务。”罗保铭就今年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工作做出了部署:一是积极争取将国际旅游岛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纳入国家区域产业布局、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二是借鉴国际著名岛屿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经验,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请求国家赋予海南“六大”开放政策。三是加快编制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协调、衔接的作用,促进区域内要素的旅游要素优化组合,实现旅游资源、旅游要素、旅游产品的有效组合,发挥区域旅游资源的最大价值。四是加大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建立和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医疗救助和突发事件紧急救援系统,以及旅游保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尔夫产业、邮轮经济、会展经济等旅游新业态。五是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比如,美兰机场、凤凰机场的扩建工程提高国内外游客的可进入性,推进与北京301医院的合作提高国内外游客的医疗服务水平,加强以三亚为中心的南部旅游经济圈的交通建设,提高旅游优势资源的互补性,等等。
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罗保铭坦言,与大自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相比,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对全省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在旅游车辆管理、旅游购物、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还存在许多积重难返的问题和矛盾。因此,旅游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今年,海南将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将旅游局由海南省政府直属机构纳入海南省政府组成部门,并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对其管理职能进行相应扩充,整合旅游行政管理资源,提高旅游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
“旅游管理体制这么大的改革力度在海南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国也不多见。”罗保铭特别指出,旅游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10多个部门,将近30多各行业,涉及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成立了旅发委,并不等于发展旅游业、建设国际旅游岛就是旅发委一家的事,相反,各部门、各行业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海南旅游业新一轮的改革创新中来。政府各部门要加强横向联合,打破部门壁垒,研究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扫除不利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种障碍,及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国土、建设部门在编制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时,要合理统筹国际旅游岛建设;交通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应充分积极考虑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在要认真解决好旅游车辆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