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自主研制并投入运营的首条公交线路在安徽省合肥市正式投入运营。这批电动公交车使用新型铁锂动力电池作为能源,以电机驱动作为车辆唯一的动力来源,极大地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污染。
为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和资源短缺等多重危机,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
自英国2003年在其《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要建设低碳经济国家后,很多国家进行了实质性的经济社会政策调整,开始转向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国际潮流。
中国也在努力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11月,胡锦涛主席在APEC领导人峰会上首次明确中国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9月23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将“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国家发改委正在着手起草《关于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财政、银行等多个部门也在着手制定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广东省、保定市等多个省市有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的强烈愿望和实际行动。
那么,低碳经济该如何发展?应该注意什么?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国际大背景使然,更是自身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围绕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借鉴国际经验、开展试点、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措施等。
笔者认为,不管采取何种措施,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低碳”,也要“低甲烷”、“低其他温室气体”,更要“低硫”、“低氮”、“低COD”等。总而言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绝不能脱离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能忽视污染减排,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
污染减排,生态保护与减排温室气体须并重
首先,从内涵上看,污染减排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
尽管“低碳经济”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一般而言,从技术经济特性看,低碳经济的内涵是要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发达国家推动低碳经济所制定的政策也基本限于清洁能源和产业发展政策,例如,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的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经济激励政策或技术政策推动太阳能、燃料电池等的发展。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低碳经济就完全等同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它的实质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高度协调和融合。
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内涵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内涵是基本一致的。低碳经济应该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综合特征的新的经济形态,低污染物产生、排放与低能源消耗及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样都是其重要内容。
其次,从经济发展阶段看,发展低碳经济不能忽视污染减排。
英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就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他们的工业经济是以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高碳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基本解决了外部性较小的局地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其环境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以气候变化为主的全球环境问题。
而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因此,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即走污染减排、生态保护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并重之路。
第三,从目的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应有助于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目的有4个方面:一是应对气候变化;二是保证能源安全;三是占领未来低碳技术和产品市场,提高经济和贸易竞争力;四是赢得国际政治主动权并增强国际影响力。
而中国正处于经济成长期,其目标首先是发展。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更是为了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
从相互作用方式看,发展“低碳经济”与“低硫经济”等具有协同效应,但是发展低碳经济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发展新能源。
研究发现,传统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基本同源,主要来自工业、交通、废弃物等人类活动,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污染控制也具有巨大的正协同效应。根据清华大学的研究,如果实施清洁能源、工业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高、绿色交通等协同控制政策,到2010年,北京可减少18.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41.5万吨氮氧化物排放、2590万吨标煤的能源需求及10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但是,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低温室气体排放和低污染排放有时是矛盾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不能顾此失彼。
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基于客观实际,中国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主框架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一是建立和完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控制型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发展低碳经济与发展循环经济、实施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政策措施也应该是相通的。从政策手段看,低碳经济政策应该是“低碳”和“低硫”等污染物的协同控制政策。
首先,要利用现有的节能减排等具体政策措施,将低碳发展的要求主动融入到现有相关政策之中,利用控制温室气体与污染物排放的协同效应,促进社会低碳发展;其次,评估并调整现有政策,促进低碳发展。建议在环境影响评价基础上开展可持续性影响评价,将“低碳”、“低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作为指标纳入评价内容。
二是在环保模范城市等工作基础上开展低碳经济试点。
环保模范城市等评价已经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中除了常规污染物减排指标外,已经包括了部分能源消耗指标。取得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的地区已经在环境管理、环境质量改善、能源效率提高等方面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建议以环保模范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建立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的内容纳入进来。
三是加强和深化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效应和协同控制政策研究。
已有研究表明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大多“同源”,具有不容忽视的协同效应,但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协同效应相关研究仍是“初步的”和“局部的”。“初步的”是指评价方法欠完善;“局部的”是指大多开展的是案例研究,较少开展全国性或全球性研究。为发展低碳经济,急需开展深入的宏观的协同效应研究。包括协同效应评价方法研究、协同效应政策研究、协同控制政策模式下的低碳经济路径研究等。
四是加大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型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低碳技术开发和低碳产业大力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核心。建议建立协同控制技术开发、技术制造和技术使用“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在环境友好型技术清单基础上建立协同效应型技术清单数据库,并根据国际社会技术变动趋势,定期更新技术需求清单;另外,还可以制定相关经济激励政策,鼓励协同控制型技术的开发和扩散,减少异协同控制型技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