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最新一期《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9/10:迈向低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未来》在北京发布。报告就中国今后如何走低碳发展道路提出建议。报告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完成,是该机构自1997年以来发布的第六份关于中国的人类发展报告。
报告认为,走低碳发展的道路,能够在未来为中国的发展避免高昂的经济损失,否则过去30年的经济成果有可能被水灾和旱灾等气候变化问题扼杀掉。尽管现阶段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许多挑战,但是可以通过技术、投资、成本控制、经济激励和严格执法等方面的综合规划与决策加以克服。
该报告称,采取渐进与巧妙的方式向低碳发展转型是中国最好的选择。目前,中国利用市场手段来推动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尚处于起步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缺乏有效的税收调节手段。因此报告建议,中国可逐渐引入综合环境税收体系、排放总量控制及交易系统,确定企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控制排放上的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报告主编邹骥在发布会上指出,过去减排责任是分解到各省市,这样导致企业和地方政府节能减排的激励不足,而且很难形成跨省区的碳交易。如果打破行政区域,以行业进行划分,那么企业之间的碳交易可以很容易实现跨省区的操作,碳排放指标可以自由买卖,企业减排的成本也就可以降低。
报告指出,要深入发展低碳经济,目前需要62种关键技术的支撑。而对于其中的42种,中国并不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尽快研发和向国外学习这些技术将对中国未来减排起到非常关键作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马和励表示,未来20年里,中国预计将有3.5亿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生活,这将使中国的能源需求进一步加速增长。政府必须找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效方式,比如抛弃过时技术,采取清洁和环保的方式,实现跳跃式发展。
马和励说:“如果中国能够抓住机会、依照报告的建议采取行动,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实现环境上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能源和食物安全、提升公民的健康状况。这将会是一个和中国自己的小康社会目标一致、和谐繁荣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