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国海上交通业的历史和现状
|
|
时间:2009-08-07 |
|
从西周末期开始,我国近海交通便渐趋发展,而在春秋时代已出现了专门的造船工场,具有了相当水平的造船技术。2000多年前的徐福东渡,便说明早在秦代我国的海上交通就已经很发达。汉代的造船技术更趋完善,从此我国的木质帆船在太平洋、印度洋上饮誉达1000多年。唐代异常活跃的海上贸易也极大地促进了造船技术和航海业的发展,使当时我国的远洋航海居世界领先水平。宋元时代,我国的海上交通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宋代,我国造船工人已普遍采用密封舱技术,还建造了用于船舶建造和修理的船坞。此外,在北宋末期,指南针已开始用于我国航海,开了仪器导航之先河,这更是一次世界航海史上的革命。指南针的运用,为明朝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安全保障,也导致了哥伦布、达·伽马及麦哲伦的航海壮举,大大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元代我国的海上贸易范围又有拓宽,海上交通运输一直处于世界先进之列。而1405~1433年郑和的七下西洋,更是一次对明代高超造船、航海技术的大检阅,我们把西方人远远地抛在了后面。郑和每次出海船只达一二百艘,其中大宝船40~60多艘,这种船长达44丈、宽8丈,排水量达数千吨。而在郑和首航近一个世纪之后,哥伦布驶入大西洋的船队只是排水量在100吨左右的3艘船只,郑和到达印度的时间比葡萄牙的达·伽马也要早半个多世纪。遗憾的是,这样的壮举带来的真正的影响远非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达·伽马开辟在东方新航路可比。但单就航海来说,是辉煌的一页。郑和七下西洋,扩大了对外贸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在全球的影响。但让人不解的是,从此以后,我国的海上交通业每况愈下,日益萎缩,凋敝萧条延续了五六百年。
古代海上交通的发展,在沿海地区也造就了一批经济发达的商埠,如广州、泉州、扬州、明州等都是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中心,曾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