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非热加工技术——国际前沿食品科技引领特色产业创新
|
|
时间:2009-10-19 |
|
中国食品质量报记者王军: 备受食品业界瞩目的2009北京非热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10月13日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参会代表共同站在食品科技创新前沿,围绕着“非热加工”这一当今食品科技领域的前沿课题进行了两天的探讨,中国轻工联合会潘蓓蕾副会长和科技部农村科技司贾敬敦副司长与会并作发言。
非热加工技术—国际前沿食品科技引领产业创新
非热加工技术是一个新兴的食品加工技术,主要用于杀菌与钝酶,包括超高压、高压脉冲电场、高压二氧化碳、电离辐射、脉冲磁场等方法。与热力杀菌相比,非热加工对食品特别是热敏性食品的色、香、味、功能性及营养成分等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产品原有的新鲜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节约能源、环保等优势。这与目前日益增长的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新鲜、营养、安全、及功能性的需求是一致的,与党中央国务院对于节能和环保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这项技术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
目前,一些非热加工技术如超高压、高压二氧化碳等在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产业应用。同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热加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宽,可用于食品功能成分的提取、食品大分子的改性等方面。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的巨大变化,这得益于祖国的改革开放,也得益于食品科技的快速发展,更得益于中国食品产业对食品科技的不懈探索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作为中国食品科技方面的中坚评价力量,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对于本次大会召开给予了全力支持,希望能够通过此次会议,使学会能够站到科技创新的前沿,体现学会的科技属性,从而为全球的食品非热加工技术做出贡献,从而促进我国乃至世界食品工业的不断进步。
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国际交流首次进入中国
“非热技工国际研讨会”最先由美国食品科技学会发起,首届会议就吸引了全球食品科技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此后每年召开两次,目前大会已经连续召开了19届,成为全球食品非热加工技术领域最高等级和最高规模的会议。在2008年马德里非热加工国际研讨会上,大会经过商议,确认2009年非热加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办。这是国内首次举办非热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
此次会议共收到征文125篇,参会代表220余人,分别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此次大会无论是从参会代表数量还是从征文数量上都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
而此次大会的学术阵容更是延续了以往历届会议高端、权威的特征。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果蔬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小松教授在大会上做了主旨报告,介绍中国在非热加工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得到了参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在此领域内的知名研究机构美国俄亥俄大学、日本国立食品研究所、美国农业部、西班牙Lleida大学、美国国家食品安全技术中心、德国柏林大学、澳大利亚食品科学研究院都派出了权威专家参加此此次会议并在会议上进行报告。参会代表大呼过瘾,这是目前为止国内最为高端、学术阵容最为强大的食品非热加工技术国际会议。
任何一项技术从实验室的科学研究走向工厂的实际应用都离不开工业界的支持,而本次大会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工业界的广泛参与,无论是非热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企业代表包头科发等公司,还是来自应用领域的海南方椰和浙江丰岛等公司都对本次大会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成为大会的赞助商。国际上知名的非热加工设备制造企业美国Avure和西班牙NC Hyperbaric公司等也都积极参与了本次大会。
本次会议的召开,构筑了交流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权威舞台,并成为了各国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高端平台,对于探讨非热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在全球的普及与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前瞻性功能。
中国对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已经与世界同步
我国在非热加工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科技部的推动下,非热加工装备如超高压的科学研究一直在努力推进,并在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过程中实现了重大突破。我国的相关设备不仅在国内销售,也已出口到加拿大、伊朗等国。特别是在高压技术方面,我国生产的相关设备已经占到了世界总额60%以上。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欣喜。
而在本次大会上,国内的一大批在此研究领域的机构和学者、教授积极参与到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果蔬加工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科院原子能研究中心等机构均派出强大阵容参与此次会议,形成了中国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主阵容,体现了中国在此领域的强大实力,也构成世界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研究的重要力量。
因此继续强化我国非热加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有利于促使我国的相关食品生产装备企业和食品企业的创新,亦有利于全球同行在这一领域的持续探索和取得更大成功。
作为一项目前食品加工的前沿技术,无论是在技术研究本身还是在应用方面,该项技术很多工作要做。对于一些非热加工技术的机理、效果评价等,目前还缺乏相应的了解和深入探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消费者对于一些加工技术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疑虑或者担心。因此此次会议只是一次检阅、一次全面认真地审视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机会,我们相信,随着科学家的不断深入探索,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非热加工技术的进一步了解,食品非热加工技术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更为美好的明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