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韩村河村党委书记,北京韩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雄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30年前的韩村河村是什么样子的?和现在看到的韩村河有什么不同?
田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是29年,从改革开放到今年是31年。走过改革开放30年,我们更深刻体会到了新中国成立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意义。没有新中国成立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发展,就没有韩村河村的今天。
改革开放前的韩村河,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低,全村人贪黑亮晌鼓捣那点地,一个汗珠掉八瓣,一年到头粮食不够吃。那时的分配原则很严格,交足公粮,留足储备粮、饲料粮和种子,剩下的粮食才能人口工分二八开,家家粮食不够吃。村里没有矿、没有企业,一个劳动日值几毛钱。家家土坯房。改革开放前的韩村河村,社员都住在几个黄土土岗子上。那时,雨水多,牤牛河常流不断,从韩村河穿村而过。年年夏季,洪水狂暴村里被冲出十几条洪水沟,人称“七沟八坑”。新中国成立前就留下的几句顺口溜,虽然说得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事,但村里的基础建设还是那样:“几条大沟穿村过,墩台上面搭土窝”,“七贤的篮子沿村的筐,韩村河挖野菜结成帮”。因为路不好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下雨天走街道上的偏坡子都发怵,生怕一不小心摔个跟斗,就连村里的人逢雨天也是两三天不敢出门。非出门不可的有的把剥棒子剩下的棒子皮抱出几大抱,铺在门前的路上;有的把炉灰渣撒在黄土泥上,凑合着出门走路。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创业发展,我们终于彻底改变了韩村河的面貌,家家户户都从世世代代的土坯房,搬进了现代化的小别墅,过上了现代化的新生活。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这都是新中国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
记者:在1978年,当您带领30多个泥瓦匠走出韩村河的时候,您当时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做到的?
田雄:我是1966年的高中生,那时的高中生在农村就算知识分子了。那时兴一句口号: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那时我的学习成绩好,一心想报考大学,为国家多做贡献。由于搞“文化大革命”,不能考大学了。又由于我家的成分比较高,上工农兵大学也没有机会。虽然不能上大学,但我还是有抱负有理想的。我与田兴从小儿一起长大,一起读高中,一起回乡。
有一次我和田兴在生产队拔草。拔草这活大人小孩都能干,但三伏天,棒子地里又闷又热,透不过气来,身上的汗一抹一把。我和田兴我们俩很有感慨:这农村非得搞农业机械化不行。只有农业机械化,才能把乡亲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生产队时,泥瓦匠是手艺人,东家盖房,西家上瓦,很是吃香。我拜师学徒,通晓了泥瓦匠手艺.1978年,我征得村领导同意,成立了韩村河村建筑队,几把瓦刀、三四辆小推车,十几把铁锨铁镐,加上几把大铲,开始在房山揽活干。如在红光机械厂挖沟,在周口店825部队油库砌护坡、建食堂、盖车棚子。在燕山曙光厂,东方红炼油厂垒围墙,修墙头儿、打水泥地面儿。在琉璃河水泥厂修建车间等杂活儿。逮着什么活干什么活儿。干了几年,我就领着建筑队,进城揽工程,还真有点刘姥姥近大观园的感觉,但我们下决心,要立足北京的建筑市场。
1984年我们承接了紫玉饭店工程,苦战165天,一座富丽堂皇的中式饭店,以优异的质量提前半个月,胜利竣工。我们靠顾客至上、质量第一,在首都建筑市场闯出了名声,站稳了脚跟,为建筑队的发展,奠定了好的基础。
记者:可以说韩建集团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我相信韩建集团也是在摸索和探究中发展前进的,经过30多年的辛勤劳作,使韩建集团由十几人的小施工队成长为资产数十亿元的建筑集团,那么韩建集团是如何披荆斩棘,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并且成功带动农村经济的?
田雄:那时候,成立的农民建筑队不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挣俩分俩,挣仨分仨。一种情况是立足长远,适应行业发展,不断扩大再生产。我们韩村河村建筑队坚持了三个不断:一是抓人才建设,不断提高整体技术能力和水平。分批把建筑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送到国营大建筑公司学习,选派业务干部参加北京建工学院等高等院校举办的业余函授班,每年花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选拔年轻人到大学学习建筑专业知识,打造了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二是坚持制度管理,不断建立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我们适应企业的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领导班子职责、工地核算办法等一系列制度,不断提高了企业的制度管理水平。三是不断加大投入,购置运输机械、铲土机械、钢筋混凝土机械、焊接设备等,提高设备水平。三件事一抓,建筑队的技术装备、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施工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不断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是韩建集团发展的内在动力,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则是我们韩建集团加速发展的动力。
1988年9月,房山区组建建筑集团公司。韩村河村建筑队主动申请,借船出海,第一批加入集团,挂上了“房建集团第二工程公司”的大牌子,经过验收升为国家二级企业,奠定了发展的资质起点。在发展建筑主业的同时,韩建集团成立了建材总厂、构件厂、设备安装、装饰装潢和房地产开发公司,从单一的建筑施工,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实现了一条龙配套生产,增强了企业的整体能力,并使企业管理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并且建筑施工业务也进入了海外市场。
随着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提高,1994年,韩村河村建筑队又适时从房建集团分离出来,组建了独立的“韩村河村建筑集团总公司”,并成为建设部批准的国家一级建筑企业。
2003年,我们抓住南水北调发展机遇,果断投资研发生产PCCP管材,打造出韩建集团的新产业。2006年8月,我们召开了隆重的“二次创业”动员大会,果断提出了韩建集团新的发展战略,即以房地产业为龙头,以建筑施工和工业项目为龙身,以三产项目为依托,加快韩建集团的发展步伐,努力推进韩村河中心小城镇建设,为推进房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我们一方面是做大做强PCCP技术项目,一方面是进军房地产市场,又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
目前,韩建集团所属100多个项目经理部,拥有6000多名高、中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固定管理干部,职工全员最高达5万人,总资产49亿元,净资产24亿元,年开复工面积300万平方米,最高年创产值3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
记者:目前,韩村河村的经济发展已涉及建筑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装饰、安装、市政、水利、水电、旅游、特色农业等多种产业,如何实现以建筑业为龙头,带动一、二、三产业连锁共振,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田雄:我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建得了,二是建得起,三是建得好,四是养的起。韩村河村新农村建设是通过旧村改造进行的,村民是用老宅院的住房面积等价兑换小别墅的楼房面积,不足部分主要由集体补贴,新村的水、暖、电、气、路等公用设施,全部是由集体投资。为了维护村里的水、暖、电、气、路等公用设施,维护村里的就业、医疗、保险、福利等各项公益事业,维护村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村集体每年需要投入3000多万元。所以我们必须依靠生产发展,用强大的集体经济实力做支撑,二靠韩村河村全体村民的团结奋斗。
韩村河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实质就是改革开放成果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共享。韩建集团从还是小建筑队时直至今天,都坚持把企业的收入用于新农村建设,用于全村的社会公益事业,用于全村的社会保障事业,用于不断满足全体村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始终坚持了全体村民共享。
1983年春,我们为村里修建了4座水塔,安装自来水解决了村民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问题,为韩村河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认为,这是农民告别传统生活方式很重要的一步。为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1986年我们围绕建筑主业发展,筹措资金在村里首先建立了构件厂、木器厂,又先后建起了建材总厂、构件总厂等村办企业,形成了围绕建筑业发展工业项目的经济发展格局,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形成了村民稳定的就业渠道。发展产业,解决村民就业,在我看来这是农村城市化的关键环节。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扩大,我开始酝酿韩村河村新农村建设的蓝图,要在韩村河的土地上建筑起全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从1988年开始,经过五年的认真分析、讨论、考查、测量,到1993年3月提出了《新村方案设想》,1996年,104栋欧式风格的别墅在韩村河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100多户村民搬进了新居。1998年底,又投资5.3亿元,建成11个高标准的住宅小区,包括581栋别墅和21门公寓式多层住宅楼。看着村民全部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楼房,我的内心也充满着自豪和喜悦。
从1998年初步建新农村,再到2004年,韩村河村共历时11年,累计投资5.3亿元,进行了旧村整体改造,为全村村民修建了581栋别墅楼和21门公寓式多层住宅楼,全村人均楼房居住面积68平方米。
韩村河村对村民的旧房子作价,主要是从家庭有困难,自己盖不起新房,仍然住在旧房子中的村民的实际出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买得起新房。我们统一房屋丈量标准,新房旧房一样对待,有效拉平村民之间的贫富差异。高价收购老房,低价卖新楼。村民旧房作价,每平米300元。按实际面积对换新楼房。不少的村民几乎是不用再花钱,就可以住进新楼房,改变世世代代住平房、住土屋的历史,这是许多村民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收入低的村民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
我们依靠集体经济实力支撑,让全村村民几乎是不花钱就住上了新楼房,拥有了自己的房产,享受着公共服务。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有偿享受公共服务是天经地义的。不同投资主体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投入,必然产生不同的社会效益。
韩村河村的公共基础设施,都是集体投资兴建的。韩村河村的街道、上下水、供电、供暖、电讯、电视、宽带网等基础设施,全部是韩建集团集体投资修建;学校、医院、影剧院、公园等公用事业,也全部是韩建集团集体投资兴办;韩村河村的子女上学,村民医疗保险都是由村集体负担,等等,从而确立了每个村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投资主体的地位。这既保证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形成规模建设效益,降低了建设成本,又便于统一经营,统一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还明确了全村村民对公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平等的所有权利和平等的使用权利。
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根本。我们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有效保证了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百分之百就业,有效保证了村民实际收入的不断增加,从而让全村村民不但住得进小别墅楼,还住得起小别墅楼,而且一年比一年住得舒适滋润。经济不发展,村民不能充分就业,村民的收入没保障,就会成为新农村的“房奴”。物价在增长,村民收入不能年年有提高,就会住不下去楼房,甚至搬出楼房。只有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保证村民充分就业,不断增加村民实际收入,村民才能真正的共享新农村建设成果。
我们坚持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保证全村弱势人群生活。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数为新中国农业、农村的建设发展辛苦操劳了几十年,他们应该享受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建设新农村,农村的病、弱、残群体绝对不能被冷落,虽然他们不具备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有限,但社会应该为这些弱势人群提供基本的医疗和生活保障。三十年来,我们依靠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使全村的年老体弱病残者,都享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记者:北京韩建集团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相关部委及市、区模范集体和先进、明星企业,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诚信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奖等荣誉。连续获得了鲁班奖、国优工程、国家样板、市优金杯奖、银杯奖、结构长城杯、竣工长城杯、市区级优质工程150多项,创出市区级安全文明工地240多个,创出70多项国家和市级优秀QC管理成果奖。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我们相信集团领导以及所有员工一定付出了努力,请您简单谈一下荣誉背后的典型事例。
田雄:自2003年开始,我们抓住南水北调工程的重大契机,义无反顾地进军PCCP工程。从考察、选址、建厂、试生产、招投标到现在,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拿到了南水北调第一标段的制造标和土建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重点工程。巨大的市场利润,引来国际、国内多家公司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北京段要采用直径4米的PCCP管道输水,对多家国外建筑企业更是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PCCP作为一种新型的输水管材,国内使用4米大口径的PCCP管材尚属首次。
为国争光,就在此刻。韩建集团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成立了北京河山管业公司,下决心突破技术难关,攻坚直径4米的PCCP管材生产,做出中国人的PCCP管材,为南水北调工程贡献聪明和才智。
韩建人用高度的责任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对设备进行了大小30余项革新改造,有效地提高了PCCP管材质量和生产效率,终于在国内率先生产出了首批符合南水北调工程设计要求的PCCP管材。
韩建集团成功生产直径4米的PCCP管材,坚定了南水北调管理部门和技术专家“4米PCCP国产化”的信心,原计划采用国际招标的方案也由此改为国内加国际标的招标方式。韩建集团成功生产直径4米的PCCP管材,不仅填补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空白,而且为国家节省了宝贵资金。仅韩建集团一个标段,就为国家节省管材制造资金8.83亿元。PCCP的成功生产为韩建集团步入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年初韩建集团召开了党委会,提出了三个口号:一是保稳定,韩建集团不裁员、不降薪,韩村河村民生活待遇、质量不降低;二是保增长,积极化危机为机遇,实现韩村河的新发展;三是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为韩村河村周边的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大伙儿得到更多的实惠。现在很多企业继续受经济危机的影响,韩建集团在这样的形势下为什么还能够敢提出这样的口号?经济危机对韩建集团是否有影响?韩建集团是如何运用自身特色来化解这一影响的?抓住有利时机健康持续地把韩建集团做好、做久!什么才是“有利时机”?如何做到“做好、做久”?您认为韩村河村的特色发展的经验能否得到全国等多地区的借鉴?
田雄:一个企业如何才能做好、做久?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要保持和提升竞争优势,把企业做好做久,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们的工作,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向以质量效益为主、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同时,还要为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对于企业而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另外一种表述方式就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二要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任何企业都存在发展的困难和挑战,关键是如何把压力转变为发展动力。其中重要的是把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当作摆脱当前困境的根本性措施,切实作出成效。一位外国经济学家曾经指出:中国必须为劳动力不再廉价的那一天如何参加国际分工做准备。可以说,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必须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构建新的产业优势,才能推进企业发展。三要注重防范经营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把企业做好做强做久需要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足够的理性,追求健康、持续的成长。一是要对经营风险保持足够的警惕,切实提高风险管控能力。要高度重视投资管理,杜绝各种非理性、超能力和非主业的投资,使投资规模与自身的承受能力相适应;要高度重视资金管理,通过加强预算控制、现金流管理、规范对外担保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谋求长期动态资金平衡,形成健康的财务体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立足于出现最坏的可能,做好应对准备。二是要加强企业自身建设,着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目前不少大企业的管理者熟悉投资,熟悉业务建设和发展,但不熟悉企业管理,有的甚至没有真正认识企业管理与实现企业健康发展、长治久安的关系。建议大企业引进管理人才,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尽可能减少企业发展对个别人特别是第一把手的过度依赖。三要懂得进退,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是在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时候,更要懂得进退,学会为未来的不确定性留有足够的余地。当前的问题是,就像一般消费者只会买东西不会卖东西一样,我们许多企业的领导者也只善于投资不善于退出。我们一定要记住,只有进退自如,才能游刃有余;四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软实力。 中小企业在其早期发展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硬件建设和开拓市场上,这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应当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软实力建设。如果说软实力对于一个企业的诞生还不是必备条件的话,那它对于企业做好做强做久却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企业的软实力包括体制、机制等治理结构,包括管理制度和企业规章,包括核心价值和企业文化,包括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等。企业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决定企业的管理水平;核心价值和企业文化决定职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责任体系建设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成为合格的企业公民。履行社会责任短期内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从长期来看,却可以降低企业经营的各种潜在风险,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建立和强化企业责任体系,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跨国企业挤压的有力工具。
归根结底,企业做好做强做久,必须要走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之路。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时,我们更需要创业精神。实际上创业应摆在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位置——没有创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税收,没有税收就没有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创业应该受到尊重,更应该受到社会支持。
希望这次金融危机能给民营企业带来很好的思考,此前路上我们取得了成功亦有不足,后面的路要走得更快更好,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越。
记者:经过多年在市场经济中的磨炼与拼搏,韩建集团已实现了人才社会化、产业多元化、管理科学化,形成了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大型企业集团。那么这是韩建集团的实现的最后目标还是阶段性目标?请您描述一下韩建集团今后五年、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发展蓝图是怎样的?回首共和国60年光辉历程以及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田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三十年前我们选择了农村改革之路是符合我国农村发展实际的,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变的是不适应我国发展的旧的体制和旧的观念意识,但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宗旨没有变,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没有变。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这与当今日趋市场化的农村经济发展很不相称。我现在正在思考:韩村河发展了,周边的村怎么办?韩村河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
新农村建设到一定程度,特别是高标准的村,像韩村河这样的,要想为社会继续作贡献,就不能局限于单个首富村的模式。应该更进一步的把韩村河扩大,建设成为新型的小城镇,吸纳周边的农民聚居过来。为此,对于韩村河的未来,我们提出了“中心小城镇”的构想:以现有的韩村河村为中心,打造韩村河中心小城镇。依靠政府,进行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发展,以韩村河村为中心,在周边再扩大,争取三年到五年,建成一个新的韩村河镇。
我们在完善韩村河村内各项基础设施的同时,投巨资开发了大自然新城大型住宅小区。自2002年起,韩村河大自然新城住宅小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陆续开始建设,总建筑面积27万多平方米,西山深层泉水已引入小区,气、电、通信、宽带、有线、安防等各项功能配套齐全。1200余户业主均已入住。小区的居民大都是在参观完韩村河后,被韩村河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欢乐祥和的人文环境和靓丽温馨的城市环境所吸引,决定落户在这儿的。他们为韩村河镇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新镇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回首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我心中感慨万分。我最初的理想是拉着乡亲们吃饱饭,有尊严地过日子;到后来把为事业为理想不停奋斗作为人生目标,这是我的思想境界的升华。我对事业的理解是:“事业就是永远的创业。共产党员是为人民为社会干事业的,谁脱离了这个轨道,迟早会被人民所抛弃,事业也不会成功。有志之士,定下方向,立即起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一个项目前的艰苦思考和项目中的奋勇当先,几乎成了我生命的循环全过程。看不到胜利后的喜悦,即便有,也是极其短暂的,因为我马上又会陷入新的思考,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面对党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我又有了新的思考。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对我们今后的农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非常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愿望。就全国来说,韩村河可能算是走在前面的那一批村庄,但我们的路还很长。现在我有个想法,那就是发挥韩村河新农村的带头作用,把韩村河建成地区的中心小城镇,建成一个更大的、现代化的新农村,吸引更多的农民到中心镇来,使目前的3000多口人发展到5万人。有利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拉动内需,为国家经济腾飞做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