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特色推进 > 中国特色实践论坛 > 专访 >
活动快报 更多>>
·关于“最具中国特色系列评选获奖
·书画笔友会15日晚将在中国职工之
·民盟中央副主席索丽生确定出席中
·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确定
·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张宝文确定出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确定出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
·“最具中国特色系列评选活动”即
·“最具中国特色系列评选表彰大会
·中国特色实践论坛“最具中国特色
·美格国际公关成为“中国特色实践
论坛视点 更多>>
·最具中国特色系列评选表彰大会暨
·沈拓在“为祖国骄傲”书画笔友会
·顾秀莲在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开幕式
·周旭霞: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粮
·田尚万——创新发展模式 建设中
·张怀西在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开幕式
·张怀西出席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开幕
·黄林邦——根植赣州红土地 走特
·顾秀莲出席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开幕
·姜习在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开幕式上
·最具中国特色系列评选表彰大会揭
媒体报道 更多>>
·中国汽车汽配用品行业联合会:中
·科技日报:最具中国特色系列评选
·腾讯网:最具中国特色评选会开幕
·网易:最具中国特色评选揭晓
·大洋网:最具中国特色评选会开幕
·凤凰网: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在全国
·新华网:最具中国特色评选表彰大
·中国食品质量报:中国特色实践论
·北京娱乐信报:最具中国特色评选
·东方宽频:最具中国特色系列评选
·中国网: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在全国
·人民网:最具中国特色系列评选表
·大众网:最具中国特色系列评选表
·中国广播网: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在
·新浪财经:中国特色实践论坛在全
史海燕:走向未来的特色之路全面铺开
时间:2010-01-12
 

 
     史海燕——北京红都集团副总经理
记者:红都一直都是专门为国家领导人服务的,直到1988年才开始对社会服务。请您谈一谈红都集团是如何完成了从专为领导人服务到面向社会的经营范围改制?
 
史海燕:1988年以前我们就是专门给国家领导人、市级领导、出国人员、外宾等特定群体量身定做衣服的。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1988年,红都改变了当时的老体制,开始参与市场竞争。1988年以前,红都有着稳定的客户资源,业务做的非常好,在全国100多个城市都有红都的专营店。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日子没有了,当时我们并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的发展,而且一直在一波三折的谋求转变。我个人认为红都的真正转折点是2005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厚积薄发,在2005年完成了质的飞跃。
 
总结红都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我觉得我们现任的领导班子和广大的职工群策群力挖掘出了适合红都发展的特色之路,并且沿着这个轨迹前进。我们践行的是“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一主”就是以品牌服装为龙头,“两翼”就是宾馆写字楼、仓储批发等业务为有力支撑,“一主”和“两翼”共同发展。
 
对于我们的主营业务——服装,我们也一直进行着改革和完善。集团提出了四个发展平台:第一个平台就是个性化设计,即高级成衣定制;第二个平台是服装修改,这是我们新的发展业态,这项业务从2005年到2008年以每年平均30%的利润递增;第三个平台就是服装生产加工,这是我们的基础;第四个平台就是特许加盟连锁,这一平台的发展壮大了红都的品牌实力。同时提出四位一体的经营方针,即“零活应订、团体制装、成衣销售、服装修改”同店经营。这一系列的举措给红都带来了新的生机,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脚步。
 
记者:作为广为人们熟知的高端品牌,“红都”一直以来都代表着服装制作的专业化和高水准,目前红都走的也是高端路线。请问这对品牌的市场拓展是否带来了压力?
 
史海燕:压力肯定是有的,但同时我觉得压力也是能够变成动力的。高端市场我们是一定要坚守的,红都的高品质服务是一惯秉承的特色。但是进入新世纪,红都不能只走为金字塔尖人群服务的小众路线,而要为全社会服务。红都传统的高品质、高级成衣定制,为红都新的业务拓展带来了良好的品牌效益和品牌氛围,为我们拓展新的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我们得知2008年的奥运会和近年国庆阅兵中,都穿着了红都定制的衣服。请问,红都集团的哪些特色优势让这些客户选择了红都呢?
 
史海燕:我认为红都最大的优势就是企业文化,这里面的蕴涵是非常丰富的。1956年,为了解决北京做衣难的问题,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7家上海著名的服装店迁到北京组成了红都,奠定了红都的特色:为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和出国人员、外宾等服务。为这一特殊人群服务成为红都企业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同时红都多年来坚守的高品质也是企业文化中非常不可或缺的一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追求,才使得红都能参与奥运会、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的制装任务。同时红都每年还有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为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代表提供制装服务,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项任务时间紧,质量要求高,从我们为代表上门量体到制作完成交活儿,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有些代表对服装制作有特殊的要求,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考验,最短时候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就把成衣送到了代表、委员的手中,据不完全统计从1986年至今,红都为两会代表制售服装12000余件套。代表们的满意度也是相当高的,所以我认为,为两会服务是非常能够体现出红都高品质的特点的。
 
其次,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员工的高素质。红都集团有中级以上的技师40多位,高级技师7位,有2位技师还是全国服装技师评选委员会的委员。我曾经亲身亲历体会过红都师傅们的敬业,在为50周年国庆方阵制装时,时间紧、人员少、任务重,我们的一位师傅要为200多名武警战士量体,这要求尺寸精准,速度快,当时是夏天,在战士们的训练场上,这位师傅竟然没有休息一直到量完所有人。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发展跟一支具有高素质、能打硬仗的队伍是分不开的,所以,红都的发展和优势离不开每一位员工做出的贡献。
 
记者:现在红都集团的一项业务是连锁经营店的扩张。想请红都是如何将“高品质”这一特色在各地的连锁经营店中贯彻下去呢?
 
史海燕:连锁经营是我们四个发展平台之一,也是集团非常重视的、支撑企业发展的一个平台。要想保证品质,我们主要从两方面来做:一方面我们是通过连锁加盟实现集团和加盟店、加盟商的互利共赢,我们通过特许业务增加了市场份额,也成为我们新的效益增长点,而合作伙伴也通过加盟红都获得了品牌信誉、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进而获得收益,因此双方都非常珍惜红都品牌的声誉,自觉做到“高品质”;另一方面就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我们会从订立合同到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对我们所有加盟店、加盟商都要求高质量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此外我们还会定时和不定时地对加盟店进行考察和抽查,这样才能让各地的消费者感受到红都特有的高品质服务。
 
记者:请问红都集团是如何做到统筹兼顾,以服装为主业,又积极谋划其他行业,做到齐头并进的?
 
史海燕:主要是贯彻红都集团“一主两翼”方针,这方针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共赢的关系。比如红都集团总部所在地——东交民巷28号,这里原来曾是我们的车间,但是随着这里地理优势的凸显,我们把大车间挪到了地价相对较低的良乡,将这里开发为写字楼,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红都品牌良好的声誉和长年积累的客户关系等也为我们的两翼企业发展奠定基础;而我们的两翼企业一方面为服装主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也随时不忘宣传红都品牌,如我们有的写字楼开辟了“红都服装角”,有的宾馆陈列红都老照片等,形成一个“大红都”的品牌概念。
 
记者:在瞬息万变的时尚界中,定位“传统、经典”的红都将怎样闯出自己的路子,创立独具特色的“高级定制”主题风格?
 
史海燕:“传统、经典、高品质”一直是红都追求的梦想,这也主要体现了红都高档成衣定制的风格。像红都的中山装还有旗袍,这两项已经是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觉得中山装和旗袍应该算是红都的经典,这种经典和传统一定要延续下去。但是同时,如果在定制的品位上没有一点时尚的或与时俱进的东西,那红都就会跟时代和社会脱离,这也是不行的。因此,首先我们既有有着多年经验的设计师,同时我们又和北京服装学院共同建立了红都—北服个性化工作室,力求在我们经典、高雅、庄重的设计风格里,融入时尚的元素。
 
记者:据了解,作为国有企业,红都集团在外贸环节上是比较薄弱的,这是否是制约红都未来发展、走向世界的一个因素?
 
史海燕:其实中外合资经营在红都是很早前就有的业务。比如说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两个牌子:华歌尔和贝纳通,这两个牌子原来就是红都和外资企业合作引入北京市场的,虽然目前这两个牌子已经不在红都旗下,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过外贸市场。而且我们要从“引进来”变成“走出去”,在2008年,我们向包括马德里条约成员国在内的41个国家申请了红都商标的国外注册,这其中包括欧共体、美国、韩国等等,这个商标注册为红都商标的国际性保护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取得了外贸进出口权,开始逐步拓展国外市场。因为我们觉得红都这个牌子不光是中国名牌,也应该是世界的。
 
记者:商务部曾做过调查,调查显示全国70%以上的老字号企业存在经营困难,实现蓬勃发展的不到10%,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老字号国有企业要想在现代市场环境下获得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您认为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史海燕: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一个“老”字,有很多企业在固守成规,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些老字号如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只是一味固守自己的传统产品的话,那它肯定会落后于市场。但是同时我认为,实现发展也不能把老字号的“老”全部抛弃,因为老字号企业的核心技术、深厚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应该传承和发扬的,包括红都,传承特色,融入新的发展,企业才能走的更远。所以我觉得老字号要想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应该有一颗年轻的心。保留最经典、特色的东西,不断创新,这才是老字号取胜的关键。
 
    关键词:全面,特色,未来,走向,我们,发展,集团,服装,就是,品牌,
    我要推荐好友】 【我要推荐此类文章】 【加入收藏】 【返回顶部
    上一篇:王家槐: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现代化之路
    下一篇:费钧德:以"村企联动"特色文化 打造"村企发展"特色模式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