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三洋)(600983.SH)董事长金友华有这样一个观点:在一个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上,每个企业都能够在本行业所处的闭环平台上,打造一种为整个价值链增值的最高标准体系;无论是上游供应商,还是整机制造商,或者是下游的各级经销商,各个环节的企业虽然彼此依存,但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企业都可以在其所处的环节中,为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日前,合肥三洋召开了2008年度股东大会,大会审议通过了包括2008年年度报告在内的一系列议题。根据2008年年报,2008年合肥三洋实现销售收入10.83 亿元,同比增长70.6%;实现净利润1.159 亿元,比上年增长71.48%。这一成绩“基本完成了董事会制定的2008 年目标任务,创造该公司历史最好水平”。
在2008年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合肥三洋的这份业绩不但在同行中显得异常突出,而且为顺利实现他们提出的“335”发展战略(即从2008年起,3年销售收入翻三番,2010年实现产值50亿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这份年报出炉前不久,记者对金友华进行了专访,话题就从2008年合肥三洋的业绩开始。
记者:去年,合肥三洋的快速增长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去年年末的“中国企业创新论坛2008年年会”上,合肥三洋被评选为“2008年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而您本人也被评为“2008年度中国企业创新年度人物”。您认为,合肥三洋取得这样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金友华:其实,2008年3月后,在新的经营体系下,合肥三洋的销售就呈现出勃勃生机,每个季度销售收入都比上年实现翻番增长。在双方股东的支持下,我们制定了“打造50亿元规模企业”的三年发展战略,确立了“三轮驱动”(即国内一二级市场、三四级和农村市场、出口市场)的市场营销策略,并且坚持技术创新的投入,以优势产品赢得市场。我认为,这些就是2008年合肥三洋取得令董事会满意业绩的主要原因。
记者:2009年是金融危机继续的一年,对制造企业来说经营环境并不乐观,结合内外因素,合肥三洋今年的经营目标是否会有所调整?
金友华:目前,董事会对2009年管理层的任务考核目标是20亿元。对于合肥三洋来说,在大方向明确,并且继续坚持去年市场营销思路的前提下,2009年实现20亿元的经营目标比去年完成10多亿元要容易。
记者:为什么会如此自信?
金友华:其实,2008年是合肥三洋向着“50亿元规模”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这一年的最大收获并不是翻番的业绩,而是通过摸索,我们逐渐积累了发展的经验,特别是确立了新的发展项目。比如,从日本三洋引进的新技术产品,全部转移过来后,至少为2009年增加20万台的规模;去年公司还开发了很多新产品,独立研发的变频洗衣机技术平台也将在2009年发挥作用;再有就是,去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中国对出口资源有所控制,这给了合肥三洋调整出口策略的机会,等到中国出口规模由低转高时,合肥三洋也将在这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记者:具体到国内销售,2009年合肥三洋有哪些发展计划?
金友华:经济危机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仅靠单一产品定位和渠道模式,企业也许可以短期维持小规模缓慢发展,但是一旦遇到市场风浪很容易被掀翻。2008年,合肥三洋在国内新增了3000多个销售网点,各地的分公司从25个增加到37个。2009年,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内销产品线,并且在渠道网络发展上不断深化。
一二级市场上,继续提升与国美、苏宁等专业连锁渠道的战略关系。去年我们在这两大连锁的增长都很快,目前三洋品牌洗衣机在国美和苏宁的销量排名已经上升到第三和第四位。今年2月以前,我们已经和苏宁共同制定了2009年在该渠道销量增长120%的目标,为此,三洋洗衣机在苏宁的进店率将提高到80%。
去年,三洋洗衣机在三四级和农村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品牌和价格优势,以合理利润吸引经销商,扩大在这一市场的销量。目前合肥三洋70%的产品是全自动,半自动双缸产品的市场虽然在萎缩,但是去年针对农村市场开发的喜洋洋系列(其中的双缸产品以OEM为主)对合肥三洋的产品线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记者:去年7月,合肥三洋发展“335战略”时,总裁森幸一曾提到一个观点,“占有率低于10%的品牌是没有市场地位的”。
金友华:是的,所以我们的目标是,“确保全自动洗衣机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的占有率超过15%”。
记者:还有其他的发展计划吗?
金友华:目前,合肥三洋滚筒洗衣机销售的比例还太低,要进一步扩大滚筒洗衣机的销售。我们将开发5.5kg 容量的新产品并投入市场,同时扩大附带变频电机产品的产品线,巩固滚筒洗衣机的根基;另外,将成立单独的微波炉事业部,扩大这部分业务的发展;还有,继续推动出口业务发展,包括三洋品牌洗衣机出口、OEM洗衣机出口以及微波炉的出口。
记者:合肥三洋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科研开发,技术投入和积累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今年1月初,合肥三洋曾公告说,企业获得了有关部门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这对合肥三洋未来的发展是否有一定推动?
金友华:这次获得安徽省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是对合肥三洋技术研发能力的一个充分认可——因为它评定的标准非常严格,对发明专利的持有数量以及连续增长的实力都有较高的指标要求;而一旦获得此资格,企业将在税收和其他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和支持,这必将反过来继续帮助企业提升技术研发的实力。
记者:去年年底,荣事达集团持有的合肥三洋股权转让给了合肥市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控公司),这对于合肥三洋未来的发展将意味着什么?另一方面,日本松下与三洋的合并,对合肥三洋未来的发展是否会有影响?
金友华:荣事达集团将其持有合肥三洋的股权转让给国控公司,对合肥三洋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如果这部分股权不转让,未来荣事达集团其他部分业务的改革,很可能会影响到合肥三洋的稳定发展。而人们总是担心合肥三洋的中方股权会因为荣事达集团的股权变化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合肥三洋中长期的发展规划。
至于日本松下与日本三洋合并后,我个人认为,松下对中国业务的整合可能会比以前三洋快一些。不过,对日本三洋在华业务的整合,离不开合肥三洋这个平台,特别是三洋在苏州、深圳等地与变频压缩机有关的业务,合肥三洋一直在关注。此外,对于一些新项目的引进,甚至于建立新的工业园计划,我们正在酝酿,一旦成熟就会对外宣布。
记者:对于家电下乡政策,合肥三洋认为目前的发展情况怎么样?
金友华:家电下乡是个好政策。合肥三洋就是在响应家电下乡政策的过程中,发展起三四级和农村市场的销售网络的。为了实现“终端网点向乡镇进军”的目标,我们计划购买1000辆小货车,而且各主要地农村网点的门店建设也在抓紧进行。
不过目前针对家电下乡的宣传还是不够充分,应该想办法用最简单的语言告知农村消费者,而且简化了操作程序,尤其是补贴领取手续。
记者:您曾有一个观点,在一个产业链条上,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在其所处的环节中做到最好,即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您认为,目前合肥三洋在自己的产业环节中是否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金友华:合肥三洋从原来小规模高利润的发展模式,到目前追求规模化的战略调整,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这就是对股东利益、员工利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种诠释;同时,合肥三洋重视产品技术和质量,立志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这也是在整机制造环节为整个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一种表现。
此外,我们还希望上游供应商也能加入到“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这个目标价值体系中来。去年,合肥三洋在调整内部管理体系时,曾经重新对供应商进行过一轮招标,对零部件采购价格进行了规范。我们认为,规范后的价格给供应商留出了合理的利润空间。对这些已选定的供应商,合肥三洋将与他们保持长期合作,并且采购价格保持稳定,除非原材料价格有较大波动。我们希望能与零部件供应商共同发展,希望供货的企业也能是最好的供应商,这样才能保证整机产品的品质。
记者:价值观相同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状态,在如今这种追求利润的环境中能实现吗?
金友华:其实,我认为追求社会效益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一定会下降。去年,合肥三洋产业规模扩大后,利润水平与上一年相比并未出现下降。究其原因,我们是站在高端推动低端市场的发展,虽然价格整体有所下降,但是高端产品的销售仍在上升,而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完善。
同时,在经济危机的条件下,我们去年还新招聘2000名员工,在保持就业稳定、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增强了企业技术工人的储备。所以,对于有实力和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来说,经济危机反到为更好地崛起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遇。
根据合肥三洋最新股东大会资料,2009年该公司销售计划如下。
2009年在经济形势不明了的严峻市场环境下,公司制定销售收入20 亿元(为上一年的185.6%)、全自动洗衣机120 万台(为上一年的152.2%)、滚筒洗衣机11 万台(为上一年的224.7%)、双桶洗衣机30 万台、微波炉25 万台(为上一年的207.1%)、出口15 万台(为上一年的463.4%)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