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位于天台山南麓,始丰溪北岸的盆地中。天台古时即为浙东名邑,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天台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商、周三代,这里聚居瓯越族,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时属闽中郡,汉朝先后属会稽郡回浦县和章安县。三国吴大帝初年,划出章安西北部设始平县,黄龙三年,改称南始平,并以现县城所在地城关镇为县治,迄今未变,是台州设立的第一个县。东晋时,境域已趋定型。从南朝到宋,县名几经更迭,先后曾称唐兴、天台、台兴、至宋建隆元年(960年),更名为天台,沿用至今。
天台在明代形成了现在可见的老城区范围,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呈三角形,俗称“琵琶城”。东西向的中山东路(古泰宁街)、中山西路(古永清街)是古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县衙位于中山东路东端,未曾变动。孔庙和县学也位于此路上。两条路上分布较多的古建筑、古商铺和旧交易市场,如镇东殿、东门戏台、孔庙、观音堂、同寿堂药店、梅昌记、糠行口糠行、高门槛木炭行等。南北向的民主路、华光巷、四方塘路是古城纵向主要道路,也分布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如吹鼓亭、齐氏祠堂、张士杰专祠、忠节祠、蒙馆、张文郁故居。
在四方塘路与五关里巷交叉处一带,分布面积较大、较集中的明清古建筑群,包括“五关里”、“圣旨门”、“叶氏大院”、“高门头”、“五世同堂”、“长檐门”、“梅氏大院”七个民居群落。位于天台山的国清寺为省级文保单位,有“天台祖庭”之称。在全县范围内散布2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方广寺和石梁飞瀑摩崖、高明寺、华顶寺、华顶茅蓬、万年寺、灵水桥、永福桥、张文郁墓、顾欢墓、陆蠡墓、瓶窑青瓷窑址等。
在县城内分布四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庙大成殿、义井、三井和临川桥。县城北部的天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是著名的佛、释、道三教胜地,素有“佛宗道源”之称,分布着国清、赤城、龙山、桐柏等历史文化古迹群。天台人才荟萃、名僧高道辈出,同时,历代名人慕天台山之胜,纷至沓来,给天台山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华章。天台人民也创造了丰富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和地方风味肴馔、名优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