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现代化建设工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采育中学、榆垡中学、青云店中小学等一大批农村中小学,告别了农村校、平房校,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校园占地面积都达到了北京市中小学标准化的要求,大兴区教育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大兴区教委主任李达说,教育之“强”,不仅强在学校的硬件建设上,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位适龄儿童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兴区在继续实施双名工程和人才强教战略、推动教育内涵发展的同时,抢抓机遇,借势发展,紧紧依托高校对口支援、名校办分校、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等工程,不断提高造血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硬件更硬、软件不软”的工作宗旨。这是大兴区教育推动均衡发展、构建和谐大兴教育的初步成果。
仅今年一年,就有100多名城镇教师到大兴的农村中小学去支教,此举被人们称做是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的大流动,这种流动解决了农村基础薄弱校的优秀师资缺乏问题,而鼓励城区的教师积极向条件艰苦地区去流动,这也为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
北京小学派到大兴区支教的张红老师,支教一年中,在班级管理、教育科研、课堂教学等方面,给予了庞二小全体教师很大帮助。尤其是青年教师研修班的开创,促使庞二小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很快适应了教育教学工作。张红老师在今年北京市庆祝教师节的大会上,作为优秀支教教师代表做了典型发言。
派出多批教师奔赴农村校支教的大兴五小校长师瑞军说,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是贯彻落实城市支援农村重要方针的一个具体活动。在支教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老师们的后顾之忧,为此学校制定了很多保障性的政策,比如教师工资的保障政策,以及考评优先的政策等等,这样才能保证每年都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下农村中小学支教。另一方面学校也非常关心已派出的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比如夏天热了,学校会派人给他们送去衬衫、床单等等,冷了再派人送去羽绒服,同时去了解这些支教教师的生活情况并带去学校的慰问。学校每学期至少三次派人到支教学校去看望教师,要求教师不仅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特别在指导教学、在指导教研活动上要有新的想法。另外在师德上要有进步,比如农村教师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值得城镇的老师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