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作为女真族创建的王朝的首都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六十余年,但却是当时北半个中国的文 化中心,在保存和延续汉文化传统上起了重要作用。而生活在中都的女真人也被先进的汉文化所 吸引,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汲取,最终不但达成了文化上的共识,而且自身也为汉族所同化。因 此,中都的文化主要仍是传统的汉族文化,但也夹杂着女真族文化、习俗的因素。
金主管教育的机构是国子监,官员为祭酒(相当于校长)及司业(相当于教务主任)等,负 责管理全国的学校。设在中都的中央学校有国子学及太学,两校招收的学生多为官僚贵族子弟。 他们所学习的课程也仍为汉族传统教育中的经书和史书,受的是忠君报国思想的教育。金朝统治 者为了培养本民族的人才,又在中都设立了女真国子学及女真太学,专门招收女真贵族子弟,但 所学的仍是译为女真文字的经书及史书,所学内容与国子学及太学并无二样。除了这四所中央学 校外,中都还设有大兴府府学及大兴府女真府学,不但招收贵族子弟,也招收一般平民子弟。另 外还有民间创办的私学进行启蒙教育。
金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府试、会试及殿试四级。各县举行的考试称为乡试,乡试合格后,次年即可参加府试(中都为大兴府试)。府试合格者为举人,可参加尚书省所举办的中央考试—会试。会试在中都举行,有一定的人数限制。会试第一名为状元,其余均为进士。殿试即皇帝亲自对录取的进士进行的考试。科举制度为金朝统治阶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源,也促使了女真族的封建化和汉化。
中都作为金王朝的首都,聚集着大批文人学士。中都的几位皇帝文化素养也颇高,他们的笔下留下了一些关于中都的诗篇,如金章宗有《建春宫》一诗:“五云金碧拱朝霞,楼阁峥嵘帝子家。三十六宫帘卷尽,东风无处不扬花。”还有《聚骨扇》词:“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金缕小钿花草斗,翠绦更结同心扣。金殿日常承宴久,招来暂喜清风透。急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金代皇帝所留下的诗词虽只寥寥几首,但却充分反映了女真皇帝对汉文化的谙熟,乃至能融会贯通于诗词之中。金代的一位大诗人赵秉文曾长期生活在中都,留下了大量关于中都的诗篇,如《同乐园二首》:“春妇空苑不成妍,柳影毵毵水底天。过节清明游客少,晚风吹动钓鱼船。”“石作垣墙竹映门,水回山复几桃源。毛飘水面知鹅栅,角出墙头认鹿园。”这些诗篇在中都城遗迹几无可寻的今天,成为我们了解中都城的宝贵资料。
在山西繁峙县岩山寺中,保留着一幅绘于金代的壁画,作者为中都宫廷画师王逵,画面虽是佛教故事,但是上面的大量宫殿、楼阁、台榭却使我们看到了800年前中都宫城的辉煌、壮观。该壁画的精湛技艺也反映了金代绘画的艺术成就。
金代的书法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现藏于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的金代吕徵墓表,题目“吕君墓表”四个篆字由著名中都书法家蔡京书写,正文则由另一著名书法家任询撰文并书写。金代独具特色的书法作品传世不多,这件墓表是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