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花乡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从汉到隋唐,从辽金到元,从明清到今天,花乡的历史可说是流芳百世。元《春明梦余录》载“今右安门外西南,泉源涌出,为草桥河,接连丰台,为京师养花之所,”明《帝京景物略》中这样描写“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撒入都门。”清《鸿雪因缘图》曰“丰台为养花之所-----培养花木四时不绝”。“前后十八村,泉甘土沃,养花最盛,故居民多以养花为业。”这里的十八村,就是指现在的草桥、黄土岗、樊家村一带。《旧都文物略》称“清代宫中陈列鲜花,对午一换,勒为定制”。著名现代作家姚雪银的名著《李自成》一书中曾述有“刚从草桥端来的挂着露水珠的牡丹”的臻笔素描。
解放后,1951年花乡的花农们成立了互助组。1954年,草桥、樊家村的花农分别率先在北京郊区成立了以养花业为主的第一个鲜花生产队和园艺队。1959年成立了园艺大队。这一年,朱德委员长来到花乡,穿田埂,进宅院,观看了品种繁多的花卉。他说:“花卉生产也是人民生活的需要,要好好发展”。
1978年,花乡久旱得甘露、枯木又逢春,他们借三中全会的冬雪春霖,使花乡的花卉生产迈进了与时俱进的新时代。黄土岗人民公社改名为“花乡”。花乡人民出于对乡土的热爱,以极大的热忱恢复了鲜花生产。倚仗老花把式健在,迅速繁育、引进新的花卉品种。没有几年,花乡又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乡,并向首都供应了大批鲜花。首都的大街小巷为鲜花所装点,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十数里的东西长安街大道,成了望不到头的姥紫嫣红的鲜花海洋。
1999-2000年,国家林业总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花乡为“中国花木之乡”、“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全乡有花卉种植面积7000亩,大型花卉交易市场4个,40家花店遍布京城各个角落,花乡花卉走进了北京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并远销海外。
2001年国庆期间,花乡人民代表北京市承接的第五届全国花卉博览会室外景点“共舞奥运”获得了植物造型金奖。
在花乡这座没有墙界的大花园中,崛起了一批乡镇企业,兴建了花乡公园、花卉展销厅、缩微世界名胜景观的世界公园等一批三产项目。花乡实现了工业、农业、科技、旅游、商业、服务业多业并举,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新局面。
改革开放二十年,花乡姹紫嫣红二十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花乡党委、花乡政府带领全乡人民锐意改革,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持续发展,各项事业生机勃勃,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党的十六大的召开,为花乡经济和社会的腾飞指明了方向,新一届党委和政府正带领全乡人民创造美好的未来。
花乡的历史刻有花乡人的丰碑;花乡的今天,印着花乡人的功绩;花乡的未来,更令人神往而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