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
|
|
|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
|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Email:tese@xue.me
MSN:tese2009@live.cn |
|
|
|
|
辛亥革命的教训和社会主义的选择
|
|
时间:2009-06-03
|
|
今年是伟大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80周年。
80年以前,中国的大地上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由武昌革命党人在与外界很少联系,准备又不充分的条件下,始举反清的义旗,发动突然袭击,驱逐清朝官吏,攻克武汉三镇,成立军政府,与清军展开战斗。武昌起义,如春雷乍起,万象复苏,各省闻风响应,纷纷宣告独立。革命风潮,鼓荡全国,不可遏抑。工农和青年群众满腔热情,奋起斗争;对革命一向心存顾虑的立宪派,也加入反清营垒,甚至许多旧官僚、旧军官也为大势所迫,不得不顺应形势,反动阵营迅速分化。曾几何时,统治中国268年之久的清王朝众叛亲离,迅速瓦解,末代皇帝不得不宣布退位。中华民国诞生,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孙中山当选为大总统,并成立参议院,制定了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结束了两干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其成果是极其伟大辉煌的。封建皇帝历来是反动统治的核心,是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皇帝的倒台使人民懂得了皇帝是应该也可以打倒的,根深蒂固的忠君观念和统治信条发生了根本动摇。和清朝专制政府相联系的一些陈旧体制、封建陋习如等级制度、官场礼仪、苛酷肉刑、尊卑身份以至缠足、蓄辫、服饰等等,都遭到了重大的冲击,人们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了一次解放,社会风气有了很大进步,民主、共和、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列宁热烈地歌颂辛亥革命是“真诚的民主主义的高涨”,“如果没有群众革命情绪的蓬勃高涨,中国民主派不可能推翻中国的旧制度,不可能争得共和制度。这种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
辛亥革命是由历史和社会的长期发展所准备好的,是无数革命烈士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所得来的革命成果。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派从起义以后,保持十分有利的态势。全国各阶级、各阶层一齐转变,反对清政府,致使清朝出入意外地迅速灭亡。胜利的到来看起来那样迅速、突然、轻而易举。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陶醉于巨大的胜利中,天真地以为清朝已经推翻,革命已经成功。从此,致力于建设,必能使国家迅速走向繁荣、富强。他们匆忙地搬来了西方的政治制度,企图按照欧美国家的模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他们并没有估计到前进路上还会有丛生的荆棘和湍急的险滩。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局部、片面的认识走向比较全面、完整的认识,中国人民对革命的认识同样经历了这样漫长、曲折的过程。辛亥时期的革命派把妨碍中国前进的原因完全归之于反动腐朽的清政府,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站在清政府背后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也没有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以及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对于革命迅速胜利后可能出现倒退、篡权、复辟危险估计不足,缺乏思想准备。孙中山等一部分革命者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正在规划筹资集款,建造铁路,兴办实业;宋教仁等一部分革命者醉心于议会政治、责任内阁;也有的革命者功成身退,转而研究学术;还有的革命者迷恋金钱、权力、地位,与旧势力同流合污,沦为他们的附庸。于是,随着辛亥革命胜利而来的是革命阵营的急剧分化和革命的迅速退潮,国家的权力机构和军事力量保留在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的手中。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并没有把革命进行到底。当袁世凯集权于一身,向革命挥舞屠刀,革命派才憬然觉悟,奋起抗争,发生了所谓“癸丑之役”的二次革命。但是,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已发生了不利的逆转。反袁起义失败了。这次起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是孙中山等力图挽救革命的尝试,它的失败说明了中国资产阶级已无力领导革命向前发展,新兴的无产阶级行将肩负起革命领导的重任。
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直至彻底胜利,其根本原因决定于中国的国情和资产阶级自身的弱点。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落后,发展很不平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十分强大、顽固,竭力阻碍中国进步,中国没有改良、请愿和进行议会合法斗争的条件,而必须以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革命不可能迅速成功,而要进行长期的战斗,通向胜利的道路漫长、曲折而艰难。在这种国情条件下,中国资产阶级难以将革命引向胜利。
由于中国的资产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成长,它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存在着矛盾,故有革命的积极的一面。但中国资产阶级本身,很多由官僚、地主、买办转化而来,他们的工厂、企业、矿山在资金、技术、原料、机器、市场等方面又要依赖帝国主义,因此彼此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有利益一致的一面,特别在辛亥时期,中国资产阶级处在上升时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信任民众,发动民众。但当人民力量壮大,群众运动空前高涨,资产阶级又会担心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受到威胁。正是这种两面性、软弱性使得中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往往瞻前顾后,犹豫妥协,使得革命功败垂成,半途而废。
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反映在它的政治纲领上。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救国的正确方案,起了动员民众、推进革命的作用,但也明显存在局限性。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其民族主义,着重于国内的反满,忽略了反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幻想;其民权主义着重于废除帝制,建立共和政体,而不把政权真正交给人民,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其民生主义,采用英国亨利·乔治的单一税,实现土地国有。就像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其实际意义是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造成新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对立,而不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和普遍幸福。旧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的局限性和模糊性是当时的时代和中国资产阶级妥协性格所造成的。
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软弱性,不能正确地分析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因此也就不能明确地分清敌友我,甚至以敌为友、敌我颠倒,不能够集中力量打击革命的主要敌人、在组织上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形成千千万万、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去冲击反动营垒。在斗争形式上,没有建立真正的革命武装,不能也不敢把武装革命进行到底。作为革命领导核心的同盟会,组织散漫、纪律松弛意见分歧,缺乏思想上、行动上的一致;其内部隐藏着不少不坚定分子,当革命失败,萎靡消沉,甚至投敌转向,致使同盟会分崩离析,失去领导作用。孙中山先生在失败后进入痛苦而深刻的反思,觉察到了同盟会的种种弱点和弊端,曾经改组同盟会、国民党。他在革命低潮时期并不气馁,坚持斗争,在黑暗中探索前进,表现了革命领导者高瞻远瞩而又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后来,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终于走上了新三民主义的正确道路。
80年前的辛亥革命,既有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也有其局限与不足。立足今天现实,回顾既往,并不是去苛求和指责前人,而是求得对这场革命更真切、更深入的理解。当时革命派的思想和行动如何受环境、传统阶级的制约?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发挥到什么程度?他们在面临一些重大问题时何以趑趄疑虑、止步不前?历史研究正是通过对无限丰富、生动具体的事件、人物、过程加以科学的概括和客观的评判,去揭示规律、吸取经验、增长智慧。历史的发展总是呈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人们只能完成当时条件下所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把尚未成熟的课题留给后人去解决。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无产阶级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政治局面。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组织,代表广大工农群众的利益。它从建党开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思想指导,有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以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最高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总结过去的历史经验和当前的革命实践中,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逐渐探索到革命的新路,即在民主革命中充分发动群众,坚持武装斗争,团结最广泛的革命力量,牢固地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在取得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胜利后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后二十八年的漫长岁月中,即是遵循从新民主主义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英勇奋斗、备历艰辛、不断前进,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在辛亥革命以后所以能走上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新路,既是由于无产阶级力量的兴起,马列主义的传人和共产党的诞生,革命的主体发生的重大变化,随之,革命的思想纲领、目标方式、战略策略出现了全新的飞跃,也是鉴于辛亥革命所暴露的种种矛盾和失误导致革命的失败这一历史教训。真诚的革命者不得不重新思索,改弦更张,放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本来,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就是经历了苦难而漫长的里程,几百年的原始积累,血与火的殖民侵略,残酷的阶级剥削与奴役,资本主义发展史即是一部劳动人民的血泪史和资本家的并吞掠夺史。在欧美国家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曾使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欧美列强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国际条件发生了极大变化时,殖民地落后国家再要走欧美国家的老路已十分困难,通向资本主义的道路变得非常狭窄。列强争霸和瓜分世界,不允许亚非拉国家挣脱奴役的锁链,插足于他们的行列中。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不可能像当初的欧美国家那样独立自主地发展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既不甘心在经济上失去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又不愿意在政治上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国,因此千方百计反对中国的革命,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在中国国内,在革命斗争中迅速壮大的工农群众已经认清楚了当年被誉为“理性王国”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血腥本质,他们也不允许在中国土地上广泛发展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把自己和自己的兄弟姊妹当作牺牲品绑上资本主义的祭坛。资本主义在中国失去了正常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失去了必要的支持和对群众的吸引力,这就是历史形成的中国的国情。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拯救中国,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值此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我们在纪念这次革命伟大功绩,缅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时,要反思这次革命之所以成功和所以失败。何以当时中国的先进志士毅然抛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一定意义上,这是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后所得出的结论,是根据世界潮流和中国国情所进行的历史性选择。由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中国革命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终于赢得了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得以诞生。
今天,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扎根40多年,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社会主义事业日益巩固。当前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我们相信:我国的建设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先辈们梦寐以求的振兴民族、发展中国的理想定能够实现!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报》1991年10月10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