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泼斯坦曾忆起,他在哈尔滨生活过3年,后迁居天津生活了18年。1938年,爱泼斯坦在香港加入了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从此投身于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这片东方热土。后来,爱泼斯坦加入了中国国籍,并曾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2005年5月,爱泼斯坦以90岁高龄在北京逝世。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苏联红军开进哈尔滨。哈尔滨犹太人领袖亚伯拉罕·考夫曼被指控勾结日本人从事反苏活动、进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被苏联红军逮捕,押往苏联。哈尔滨的犹太社区组织开始瓦解,剩余的犹太人也陆续离开哈尔滨。
1948年,亚伯拉罕·考夫曼被判处劳动改造25年。斯大林去世后,他于1956年获释,定居在哈萨克斯坦。1961年,获准从苏联移居以色列,十年后在终生梦想的祖国逝世,享年86岁。
我的根在中国
1946年,苏联红军撤出,从南泥湾走出来的解放军三五九旅迅速北上,哈尔滨于1946年4月28日解放,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解放的大城市。
哈尔滨的犹太人由此成为新政权领导下的外国侨民,只是外迁依然在继续。两年后,根据联合国分治协议,以色列建国,哈尔滨犹太人也因此陆续迁往以色列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地。李述笑介绍,到1953年末,哈尔滨的犹太人总数为450人,1959年仅为130人。
1963年,哈尔滨的犹太教堂关闭、哈尔滨犹太宗教总会解散,存续近半个世纪的哈尔滨犹太社区组织彻底瓦解。到“文革”前,哈尔滨犹太人随着人口急剧减少而进入尾声,曾经盛况一时的社区活动销声匿迹。到1967年,哈尔滨的全部苏联籍侨民仅剩69人。
1985年,生活在哈尔滨的最后一个犹太人阿哥列在养老院辞世。由此,“哈尔滨犹太人”仅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概念留在了哈尔滨的记忆之中。
只是,谁也无法忘记那些迄今长眠在哈尔滨地下的犹太人。张铁江介绍,自1903年首次有犹太人入葬哈尔滨土地开始,哈尔滨曾先后有3173座犹太人墓葬。其墓址也曾多次变动,如今的犹太人公墓早已修饰一新,墓地中矗立的铭碑上镌刻着奥尔默特的题字:我的根在中国。
只是,源于国际国内局势,这一记忆长期遭致忽视。直至1992年中以两国正式建交,居住在以色列及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原居哈尔滨犹太人才陆续得以重返哈尔滨,去重拾数十年前他们的父母亲人留在这座城市的繁盛与哀思。
1949年,在父亲被苏联抓捕后,特迪·考夫曼于这年12月离开哈尔滨,经天津、香港,辗转回到以色列。此后不久,以色列原居中国犹太人协会建立,并创办协会会刊,哈尔滨犹太人在自己的祖国再次团聚在了一起。
最近几任的黑龙江、哈尔滨主要领导上任后,都曾先后访问以色列。官方的希望是以此为载体,希冀引进以色列的先进科技与资金,推动双方经贸往来。
来自哈尔滨犹太研究中心的消息显示,目前在黑龙江省档案馆仍然保存有上千份哈尔滨犹太人档案资料,迄今依然没有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