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时的王尽美已经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初步形成了远大的志向。回家后,他一直向往读书的日子,牛角挂书的情景想必也不是没有。母亲看他痴迷读书,就让他进了学费低廉的村塾。辛亥革命的影响波及到山东后,村塾被废除,成立了新式初等小学,王尽美因为成绩优秀,由校长破例决定免除学费继续学习。两三年后,王尽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入枳沟镇高等小学,又因为成绩优秀而成了唯一一名享受学杂费全免的学生。
在镇高小读书时,他结识了传播民主思想的王新甫先生。课堂上,先生慷慨激昂地讲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铁路风潮、武昌起义等故事,也介绍《革命军》、《天演论》、《民报》等进步书刊。这些重大事件与进步思想触动了王尽美的心。
1915年,王尽美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由母亲作主结了婚。但成家后的他并没急于按照母亲的愿望留在家乡生儿育女,在1918年春天,时年20岁的王尽美毅然挣脱了家庭的羁绊,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位于济南的一所官费学校——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不收学杂费和食宿费,很受贫家子弟的欢迎。在那里,王尽美的世界由此打开了另一扇敞亮的窗户。
春末夏初的一个早晨,王尽美背起简单的行装,依依不舍地告别饱经风霜的祖母、母亲和刚刚结婚不久的妻子,意气风发地奔赴济南。临行之前,他登上村前的南岭,俯瞰家乡的大好河山,赋诗一首,以抒胸臆:“沉浮谁主问苍茫,古往今来一战场。潍水泥沙挟入海,铮铮乔有看沧桑。”
在“五四”运动中脱颖而出
王尽美入校后不久就显示出了超人的组织活动能力。极佳的口才、横溢的文采以及事必躬亲的责任心,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但真正使他走上前台的则是1919年在全国范围内爆发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青岛主权的归属问题,山东省不可避免地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山东人民更是怀有对殖民统治的切肤之痛。王尽美被同学们推选为省一师北园分校代表,积极联络学生建立爱国反日组织,带领同学参加集会、游行,开展宣传活动。在他和石愚山、朱孟武等的倡导下,1919年5月7日晚,一师联合济南共21所学校学生代表70余人在省议会开会,正式成立全省学生联合会。并议定学联的目的与要求为:惩办卖国贼;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拒签巴黎和约,无条件收回青岛和胶济铁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争取学生有游行示威和讲演的自由。王尽美被推选为学联负责人之一。
山东学生联合会是继北京学联之后成立较早的学生爱国组织,标志着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反帝爱国斗争进入高潮。
省学联成立后,与各地学生爱国运动遥相呼应,迅速投入斗争。5月10日,省学联组织驻济各校学生数千人冒雨参加反日救国会,然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5月23日,省学联发表了由王尽美等起草的《罢课宣言》,济南全市中等以上21所学校学生举行总罢课。随后,王尽美等又联合省商会,组织了济南全城大罢市,济南顿时变成一座“死城”。
省学联还组织学生到城关、商埠和市郊商店稽查日货,王尽美还带领同学们砸了刊有卖国言论的《昌言报》报馆,惩罚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汉奸文人。抵制日货运动迅速在山东全省展开,很多经营日货的商店因此关门歇业,日本国内股市狂泻。
山东学生联合会的不断壮大,引起了当局的恐慌,山东省警察厅着手解散学生联合会。但省学联的斗争并未停滞,据当地报纸称:“学生等有硬行闯出者,在街演说,并散布传单……”为此,当局不得不由“省议会、教育会约来美国杜威博士讲演”,让学生“分期轮班听讲”,“一俟讲毕,即放阳历年假,庶不至再有罢课情事”。
这年夏天学校放假,王尽美回到家乡,来不及跟久别的亲人嘘寒问暖,就一刻不停地跑到诸城城里,到各个学校串联同学,又到枳沟镇母校进行演讲宣传。在母校,他遇到年仅13岁的小师弟王为铭,热情洋溢向他介绍“五四”运动的发生经过,谈论国家大事,鼓励他参加革命活动。
代表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参加中共“一大”
1920年初,李大钊在北京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尽美正好代表山东学生去北大联系事宜,得知这个情况后就在北大红楼拜访了神往已久的李大钊。两人相谈甚欢,王尽美当即提出加入研究会的愿望,李大钊非常高兴,当场让他填表,于是王尽美就成了该研究会的第一批外埠会员之一,得到了刚刚出版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