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大钊的会面,是王尽美人生道路上一个重大转折,意味着他最终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仰。
加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后,王尽美更频繁地来往于北京与济南之间,刻苦攻读所能找到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文章。1920年秋,王尽美与邓恩铭等发起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积极研究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接着又在济南贡院墙根街的教育会里创办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很快发展到五十多人。此间,王尽美的思想也产生了飞跃性进展,逐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积极领导开展工人、学生、农民运动和统一战线等各项活动的同时,王尽美还与邓恩铭一起组织劳动周刊社,编辑出版《济南劳动周刊》,进行旨在“提高劳动者地位”、“改善劳动者生活”的鼓动宣传,为革命进行思想准备。
1921年初,王尽美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活动的过程中,考察和团结了一批信仰坚定、愿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同志,形成研究会的中坚和核心。在此基础上,经北京、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帮助,1921年初他发起组织成立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并积极开展秘密的宣传组织活动。
同年7月,他和邓恩铭以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只有8名成员)代表的名义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一大”召开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王尽美任支部书记。此后,他以大部分精力投入发展和建设党的地方组织工作。1921年冬天,王尽美在学校壁报栏内发表了一篇题为《饭碗问题》的讽刺文章,触怒了校方,被开除学籍,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那年他才23岁。
从进步学生到职业革命家
走出校门后,王尽美闯入一个更大的世界,从工厂、商会至铁路,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一袭长布衫,足蹬黑面布鞋,以平民的身份出现在联络点,受到民众的信任与拥戴。建党初期,党的活动经费少,王尽美尤其节约,从来不多花一分钱,住旅馆也是住最便宜的,风尘仆仆的奔波途中,除了长途必须坐火车,大多数是步行。
1922年1月,王尽美与邓恩铭、王象午、王复元、王乐平等作为山东的共产党、国民党及产业工人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后王尽美与其他代表一起在苏联参观学习半年,收获良多。
同年6月王尽美回国,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任支部主任。时值军阀政府警察厅通令征收理发业“卫生执照”捐,他便组织发动理发工人大罢工,迫使反动当局答应免去“卫生执照”捐、全部释放被捕工人、允许自由组织工会等三项条件。罢工的胜利,使广大工人受到很大鼓舞,为济南开展工人运动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这年7月,王尽美还到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向大会汇报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及列宁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指示。会后,王尽美留在中央,专做职工运动工作,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处的负责人之一,参与了制订《中国劳动法大纲》的工作。
此间,为了提高工人的理论水平,王尽美还创办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机关刊物《山东劳动周刊》。王尽美任主编,同时他还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主任,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并入北方分部后,他就担任北方分部副主任兼秘书。
同年8月,王尽美奉派赴山海关领导山海关、秦皇岛工人大罢工,并为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成员。在他领导下,京奉铁路山海关工人于10月3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斗争,历经9天,终于取得胜利,争得工人俱乐部的合法地位,有力地推动了京奉铁路全线各地的罢工斗争。继之王尽美又参加领导了秦皇岛开滦五矿工人总同盟罢工斗争。1922年11月,领导建立秦皇岛地区第一个党小组。11月,王尽美在山海关领导建立党组织,在工人中发展党员。他还对山海关、秦皇岛等地的工会组织进行了整顿,以俱乐部的形式把数万名工人组织起来。
1923年1月,王尽美任京奉铁路总工会秘书。一个月后被严密监视他行为言论的反动当局逮捕,后经工人兄弟营救获释。出狱后王尽美马上回到济南,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负责领导山东党组织的全面工作。是年秋,他曾一度复往北京,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干事,参与营救“二七”大罢工中被捕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