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同志像。新华社发
1963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爱民模范欧阳海舍身救列车壮烈牺牲。新华社发
英雄时代(上)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崭新的社会,构建着崭新的社会风气。而新社会里迥异于以往任何时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前所未有的主人翁意识,构成了英雄人物生长涌现的丰厚土壤。
雷锋、焦裕禄、王杰……层出不穷的英模们,构成了涵盖社会各个领域的英雄群像。他们身上那些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精神和品质,例如恪尽职守、克己奉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时至今日,依然坚固地承担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主体框架。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的头版显著位置都刊登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在此后的许多年里,学习雷锋的活动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蔚然成风。
雷锋这个名字,曾是一代人的心灵总结。时至今日,这个小个子士兵留给人们的印象,依然是如此贴近生活。他的优点,比如无私奉献,做好事不留名,默默为集体作贡献等,始终是一代代人成长历程中的必修课,是社会主义道德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毛主席亲笔题词的经过,便足以证明这一点。
雷锋逝世后,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为宣传雷锋的事迹,连夜起草了给毛泽东的信,希望得到主席的题词。据毛主席的秘书林克回忆说,毛主席接到信后欣然同意,让他先拟几个题词供参考,林克拟了十几个,包括“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等。
但是,毛主席一个都没相中。
次日一早,林克接到了毛主席题写的一张信纸,上面只有七个苍劲的行草大字:向雷锋同志学习。
当时,毛主席对林克讲了为什么最终决定题这几个字。“学雷锋,不只是学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某一方面的优点。”最后,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林克说,学雷锋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雷锋的一生,转换过很多次身份,而无论身在哪里,做什么工作,他始终怀着一腔赤诚之心,毫无保留地响应着时代的召唤。这构成了“雷锋精神”最核心的部分。
1956年,雷锋小学毕业。那一年的毕业典礼,令雷锋当年的小学同学潘春华记忆深刻:原本没有被安排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雷锋突然跑上讲台,激动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下乡去做一名新型农民。“我心甘情愿回乡,不但因为我是农民的儿子,更是报答新中国让我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我要做一个新时代的农民,把学到的知识奉献给家乡。”
当年,雷锋同届的毕业生中只有他一人主动要求回到了农村。不过,他在乡里待的时间并不长。雷锋的积极、主动、热情,以及在当时还算稀贵的小学学历,使得他在乡里备受注目。几个月后,他被调到了望城县县委机关。
没多久,从治理黄河的三门峡工程到北京的十三陵水库,全国各地都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1957年10月25日,望城县开始整治沩水,这是湘江的一条支流,贯穿望城县全境,河道曲折,水灾频仍。
在这次水利工程中,原本应该不会有雷锋的身影。县委考虑到他年纪小,就把他留在了机关。但雷锋一连几次递交申请书,强烈要求参加,便被批准为通讯员。
在堤上做通讯员,每天都要走七八十里路。湖南的冬天天气阴冷,雷锋经常全身湿透,却从来没有叫过苦。在做通讯员的时候,雷锋还经常利用在堤上穿行送信的时间,主动检查工程质量,并真的找出了一些影响大堤安全的隐患,为此受到指挥部的表扬。
在治沩工程结束后,望城县决定在围垦而成的团山湖开办一个国营农场。这个决定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还分到了可以购买一台拖拉机的指标。县里财政紧张,团委就号召机关干部和团员捐款。雷锋的捐款让人们吃了一惊。他捐出了20元钱,这在当时大约是一年的积蓄。他攒这笔钱攒了很久,原打算用来给自己买一床新被子。
这20元钱,使雷锋成为全县捐款最多的一个人。
这几乎是一次改变雷锋命运的捐款。鉴于他的踊跃捐款和一贯表现,雷锋被选派去学习驾驶拖拉机。短暂的拖拉机手经历,又直接关系到了雷锋两年后成为一个运输兵,开上真正的汽车。
一年后,鞍钢到望城县招收工人。不甘人后的雷锋又一次成了时代的领军人物。他迅速应招进了工厂。先在鞍钢化工总厂的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后又调去焦化厂。
在洗煤车间时,雷锋几乎每周都是生产标兵。而在焦化厂,他更是从来没有休息过。每次劳动都远远超出规定工时,忙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即使在那个人人讲奉献的年代,雷锋的付出也出类拔萃。
1960年,又一个新的机会来到了雷锋面前——参军。
一个士兵的成长
如今,雷锋的军人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当初他参军的过程却颇费周折,矮小的个头和瘦弱的身体,都使得雷锋达不到当兵的标准。最终能得偿所愿,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走后门”的结果。
但这个“走后门”并不是请客送礼,而是雷锋用他的热情和执着打动了部队,他的参军甚至惊动了军区领导和市委书记。
招兵中,身材矮小的雷锋连第一轮目测都没能通过。当满载应征青年的解放汽车开动时,不死心的雷锋硬是追着爬上了汽车,来到了体检站。
在等待体检的过程中,有的人结伴上街游玩,有的人三五成群闲谈。只有雷锋拿起笤帚,把整个院子和临时宿舍全都清扫了一遍。
体检结束了,雷锋不合格。
雷锋几次去找辽阳市武装部的政委,神情坚决地申请参军。为了等到政委,雷锋在值班室里整整蹲了一宿。
当见到政委余新元时,雷锋向他原原本本地讲述了自己希望参军的迫切心情。结果余新元被感动了,把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叫来听雷锋的讲述。他同意给雷锋争取一次复检的机会。
让余新元没想到的是,雷锋第二天就拎着一只行李箱来到兵役局。放下行李就开始抹桌子,扫院子,见活就干。到了晚上,就简单地打开铺盖在兵役局住下。这种少有的固执和坚决,使得部队不得不重视起他来。
雷锋的坚毅,使得甘当说客的人越来越多。他不仅感动了单位的领导,甚至连负责体检的医护人员也替他说情。
余新元更是被雷锋的决心所感动。他特意找了辽阳市市委书记曹奇,希望雷锋招兵一事能得到地方上的支持。曹奇听说了事情全过程,大为感动,当即表态同意部队破格接收雷锋入伍。
终于,雷锋得到了一个宝贵的候补名额。
事情的波折跌宕还没有完。因为雷锋的档案缺失,矿上的保卫部门不给出具政审表。这时,和雷锋一同进到军营的人都先后穿上了军装,而雷锋还是便衣身份。
雷锋的诚恳又一次显示出了威力。在新兵营指挥部里,雷锋每天都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卫生清洁工作,自己的内务和训练也无懈可击。最终,接兵参谋与部队研究,再一次破格,同意雷锋先参军后政审。
这在当时纪律森严的部队,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而雷锋以他的热情和执着,做到了。他被分到运输连,从此开始了新的历程。
在入伍的第八个月,雷锋的事迹便传遍了整个军区。
1960年8月,抚顺出现洪灾,雷锋所在全团到郊区水库抗洪抢险。雷锋是带病参加的,他在水库挖了一夜的溢洪道,天亮时昏倒在工地上。连指导员让人把雷锋搀扶到老乡家休息,他醒来后却又偷偷跑回了工地,就这样一直奋战了七天七夜。
部队撤回后,运输连提出申请,为雷锋记三等功一次。
由于在和平时期为一个入伍不满一年的新兵记三等功,在全军区史无前例,军区领导为此专门到连里开座谈会进行调查。会上,全连上下异口同声地要求为雷锋记功。
随后不久,雷锋所在团政治处接连收到两封表扬信。一封是中共辽阳市委写来的,另一封则来自抚顺市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
前一封信,热烈赞扬了雷锋给灾区人民寄去一百元钱的深情厚谊,并随信把钱寄了回来。信中说,党和毛主席十分关心灾区人民,已经派飞机运物资去支援了,灾区人民有信心战胜灾荒,克服暂时困难,希望雷锋做出新的贡献。而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的来信,也是感谢雷锋支援他们一百元钱的事。信中说:“……雷锋同志热爱人民的一片红心,使我们全体干部、群众受到极大的鼓舞,给我们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力量。……我们深信像雷锋这样的战士是很多很多的……”
这两封信,对政治处的同志震动很大。为了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经过,政治处派了一名干事来到运输连。
经过调查,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雷锋一次偶然上街办事,正好看到望花区和平人民公社在召开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他当即被会上热烈的气氛所感动,便取出存折上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接待他的同志看到存折上总共只有203元,两个人推让了半天,最后只收下了100元。而剩下的那100元,转身就被雷锋汇到了辽阳市,捐献给洪水中受灾的人民。
部队政委很快找到了雷锋,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于是,雷锋讲述了自己的家史和一心回报新社会的赤子之心。很快,他的事迹被提交到军区。
学雷锋的活动推广开来,他逐渐成为一个被全国人民所熟知的英模人物。
翻身道情
在短暂的22年生命中,雷锋始终怀着对新社会的感恩之情。在雷锋生前所做的无数次报告中,每次都会提到旧社会受的苦,新社会翻身做主人的幸福。
1950年春天,10岁的雷锋第一次站在众人面前讲话。那是他人生中第一场诉苦会。
当时的雷锋还名叫雷正兴,作为儿童团团员的他声泪俱下地向同村人痛诉了他的苦难家史——5岁时,父亲给地主当佃农,劳累过度去世;6岁时,哥哥因当童工患上肺病去世,不久,襁褓中的弟弟夭折;7岁时,母亲不堪地主的凌辱而悬梁自尽。
成为孤儿后,雷锋的境遇非常凄惨。“1947年在地主家看猪,一天我用小罐子煮了点野菜,煮好了正准备吃,被地主家的一只猫刮倒了,狗又跑来吃了我的野菜。我就打了狗,狗也咬了我,被地主婆看到了,要打死我,多亏毛奶奶说情,才没有打死我。”1960年11月5日,在雷锋的一次忆苦思甜报告中,他说到这里不由得声泪俱下,语音颤抖,“第二天地主把我赶出来,我没办法,在破庙里住了几天,只能吃野山果。”
在贫寒交加之际,一支队伍走进了雷锋所在的村子。因为他们的出现,雷锋第一次吃上了饱饭,穿上了新衣。在队伍离开时,其中一名战士还将一些零钱放在雷锋的手里,嘱咐他“要好好活着,长大成人”。
当雷锋因为身体原因被拒绝入伍时,他哭着将这段往事讲给了政委余新元。“这是我第一次感到温暖。”雷锋说,这段难忘的经历让他立下了要当一名解放军的志愿。
应该说,在那个年代,有过与雷锋类似经历、因此怀着与他相同情感的人不计其数——新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被重新建立,千百年来一直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境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扬眉吐气的时候,他们记住了一个词:感恩。
而新中国,也以隆重的方式表彰着他们的奉献精神。
1959年,在全国群英会上,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汇集在一起。在这次大会上,刘少奇与淘粪工人时传祥的对话,激励了无数曾在旧社会受压迫和歧视的人。“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国家主席与淘粪工诚挚握手的情景被拍成照片,传遍大江南北,激励了千千万万劳动者、建设者。
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雷锋发现当地农民种地缺少粪肥,就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起床,到街上拾牲畜粪。生产队后来知道是雷锋送来的粪,赶忙写了表扬信,敲锣打鼓地送到雷锋所在单位。
一支队伍,举着锦旗,锣鼓喧天地表彰先进人物,让后进者学习,让先进者受到激励。这是那个年代的一大特色,代表着社会对个人的肯定,而这种肯定,毫无例外地是因为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雷锋,和很多同时代的英模一样,他们都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旧社会对比的切身感受,新社会给予他们的尊重和推崇,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构成了他们一切英雄壮举和无私奉献行为的动力源泉。
榜样的力量
1962年8月,雷锋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因公殉职。
1963年4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雷锋日记》在全国发行。这本书收录了雷锋121篇、约4.5万字的日记。据粗略统计,《雷锋日记》在三年间发行了160万册,成为当时发行量仅次于毛选的著作。
《雷锋日记》里面的很多话,如“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等,至今仍是流传久远的至理名言。
无数人在这本薄薄的日记中汲取到进取的力量。
1963年11月的一天,一个和雷锋一样来自湖南的军人,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抄下了《雷锋日记》的一段话——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几天之后,他牺牲在铁轨旁,他的名字叫欧阳海。(唐铮)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