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窗口”
|
|
时间:2009-09-14 |
|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宣告成立。从那一天起,深圳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透过这扇窗口,世界各国看到了中国人民如何迸发出无穷的创造活力,将中国南海边的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透过这扇窗口,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如何变得越来越生机勃勃,越来越勇于创新、敢闯敢干;透过这扇美丽的窗口,人们更看到了中国光辉灿烂的未来。
担负着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30年前,当时的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提出:广东是否可以向中央要求在改革开放方面“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个地方,用比较特殊的政策,单独管理,按照国际上通常的做法,引进外资。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赞同。邓小平同志在听取汇报时获悉要划那么一块地方,却没有定下名字来,当场就表示,“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他还指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这就是深圳特区的由来。
没有钱的深圳,如何杀出一条血路来?敢闯敢干的深圳人采取的办法是“借鸡下蛋”,将外资引进来。在深圳特区建立之初的10年内,利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亚洲四小龙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亚国家特别是珠三角大规模转移的机遇,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接收外资的地区。深圳主要采取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外资。“三来一补”经济是深圳初创时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种主要形式,本地的土地、香港的资本技术管理和产品、外来的劳务工,三个生产要素一结合,很快就把8万家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三来一补”企业吸引过罗湖桥,在深圳和珠三角遍地开花。
更了不起的是,深圳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大胆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以单项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同时,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通过“外引内联”,建立深圳特区的国民经济基础。种种举措使经济建设快速推进,生产总值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
担负着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特区,以敢于排雷和探路的冒险精神,在28年中创造了450多项“中国第一”和120多项“世界首创”:在国内第一个创建了保税工业区和科技工业园,第一次进行土地公开拍卖,成立全国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率先实行劳动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率先进行干部调配制度改革,率先进行所有制改革,推进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造,率先改革金融管理体制,引进外资银行,建立证券交易市场,改革价格体制,改革住房制度等等,充分发挥了作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场”和“窗口”的作用。
展示改革开放硕果的窗口
30年前的深圳,还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小渔村。“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这首民谣,是对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的真实写照。
今天,拥有1200万人口的深圳,不仅有了5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建成面积,有442座公园,4000多幢高层建筑,100多万辆家用小汽车;也不仅仅是成了手表、眼镜、计算机、服装等产量全世界第一的特大型城市,更让人惊叹的是,深圳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到1999年底,就有38家深圳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康佳、长城电脑等在境外设立了科研和产品的生产销售机构。如今,深圳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已遍布世界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额连续15年在全国大中城市位居首位。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有148家在深投资,兴办实业341项,累计投资总额达到123亿美元。1979年,刚建市的深圳生产总值仅有1.96亿元,人均GDP仅606元。2007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达6765.41亿元,人均GDP在内地大城市中率先突破1万美元。上缴中央收入突破2000亿元。深圳港连续七年居全球集装箱枢纽港第四位。在今年6月的深圳市委全会上,深圳明确提出,要敢于与世界一流城市叫板,要勇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这是深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新目标、新使命。
短短28年,弹指一挥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已初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人们惊叹:深圳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深圳的崛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史性变革的精彩缩影与生动反映,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在新时期紧跟世界文明进步潮流、大步发展的进程。
深圳窗口的意义和启示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窗口”,28年来,深圳建设者们以“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以丰富的实践交给了祖国一份合格答卷,谱写了改革开放历史上的闪亮华章,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圳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光辉杰作。深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贡献和启示在于:
提供了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的鲜活样板,为全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探路先锋的作用。28年来,深圳特区“先行一步”,勇敢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敢闯敢试,以市场化为取向,率先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体制创新、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等众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造了数百项全国之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同时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鲜活样本。在我国改革开放从经济特区试水到沿海城市铺开再普及全国的整个历程中,深圳的探索与实践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真正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场和排头兵的作用。这应该说是深圳最大的贡献。
提供了发展是硬道理的鲜活样板,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1979年建市前的深圳,还仅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县的建制。深圳建立特区实行改革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在各个时期及时果断地作出一系列发展经济的重大决策。使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蜕变成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迅速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成为内地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深圳的发展为国内城市树立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鲜活样板,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只要政策对头,体制对头,观念对头,中国人同样可以摆脱贫困、实现富裕、过上好日子”的坚定信念。
提供了观念创新的鲜活样板,对全国的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的带动和启示作用。深圳在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反映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精神和新观念。早在上世纪80年代,深圳市委就鲜明地提出要弘扬“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此后,深圳又多次制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大力培育特区人的精神风貌,鼓励开拓创新,从而形成了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闯敢试、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特区新观念。这些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观念,对全国的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的带动和启示作用。(记者易运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