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2008,中国改革开放步入“而立”之年。“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巨变的中国,令世人瞩目。在祖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港澳同胞是推动者、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见证者。截至今年9月底,内地累计批准港资项目295489个,实际使用港资3415.9亿美元。改革开放初期,港澳资本曾占内地吸收外资总额的80%以上,时至今日仍超过40%,是内地吸收外资的最大来源地。 “港澳地区在推动内地改革开放中所发挥的作用,怎么评价也不为过。内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每一天的变化,都有港澳同胞的贡献。”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勾勒出一幅激情无限、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 开风气之先: “看得见”和“摸得着”的改革开放 “我希望陪你走过漫漫人生路,一对鞋怎够?” “我希望广州的天空像我们的衣服一样蓝——请保持空气清新。” “再多希望,太古汇也能为您一一实现。” …… 广州,天河。这些清新隽永的围墙广告,为来自香港的太古地产赚足了眼球。这里将落成集购物办公休闲于一体的高端建筑群,投资6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0年竣工。2001年才在内地设立办事处,2008年宣布将大举进军内地市场,太古地产广州代表处首席代表郝继霖不讳言公司的保守:“太古在香港也是有名的保守公司。我们只能向前看,不能向后看。内地市场还有很多商机,今后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我们会把握住内地以后的任何一个机会。” 与太古的保守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大批勇于“吃螃蟹”的港澳商人。 第一家中外合资航空食品公司,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第一家“三来一补”工厂,第一条引进外资修建的高速公路……改革开放30年中许多弥足珍贵的“第一”,都打上了港澳同胞的烙印。 “白天鹅宾馆是内地第一家五星级酒店,是改革开放的见证,可否考虑给它挂牌文物保护单位?”日前,在广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议上,副市长、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徐志彪有此一问。 楼高28层的“白天鹅”,是广州沙面岛上最高的建筑,老广州对它有一份特殊感情。一手催生它的,是香港商人霍英东先生。 霍英东先生带来的不仅是一座酒店。兴建酒店时,吃惯“大锅饭”的工人“干多干少一个样”,工程进度缓慢。霍英东先生大胆推行在内地“破天荒”的管理方法:施工中引入承包机制,在工人中试行合同制,改革工资制度,实行奖金制度,多劳多得。 1983年2月7日,白天鹅宾馆开业的第二天,霍英东坚持四门大开,对普通群众开放。结果,人如潮水般涌入,“第一天厕纸就用去了400卷,挤掉的鞋子捡了一箩筐”,霍英东依然不为所动:“你说改革开放好,讲什么道理也没有亲眼看有用。” “白天鹅”起飞之后,李嘉诚、胡应湘、郑裕彤、利铭泽、李兆基等港商投资的中国大酒店、花园酒店也先后落户羊城。1985年,内地公布了第一批五星级酒店,共5家,前4家全在广州。 1978年9月,一位港商在东莞开办太平手袋厂,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发放的“三来一补”企业的第一个牌照。随后,大量的“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在广东涌现,催生了“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外引内联”、“借船出海”、“以路养路”等新鲜词汇。港澳商人带来的市场意识、体制创新,不胫而走,飞过珠江,飞越长江,飞向全国。 1994年3月,澳门新福利广州有限公司与广州电车公司合作成立了广州市首家中外合资公交企业。有空调、自动报站系统、下车按铃装置、准时合理的行车计划……广州“新福利”的出现,打破了原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广州公交带来了活力。此后,多家中外合资巴士公司应运而生,加上原有国有巴士企业,广州巴士业进入“战国时代”,公交服务脱胎换骨。 新福利集团董事总经理廖僖芸说:“我们的巴士一开始就是冷巴(空调车),14年前票价2元,现在还是2元。起步阶段平时没什么人坐,周末假日一家大小坐着玩,被戏称为‘观光巴士’,亏损可想而知。市政府积极帮忙我们想办法,挨过最初的艰难,经营状况终于转向平稳以至微利。公交是微利的行业,但我们很高兴,能参与到祖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 “以广东为例,市民文明程度、服务行业管理水平、政府部门服务意识的提高,都与港澳商人和资本的进入息息相关。就拿我们来说,没有审批的权力,只有审批的责任已经成为常识。这些都是‘摸不着’却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改革开放成果。”广东经贸厅副厅长吴军说。 港澳企业带来的优质服务不仅在珠三角地区。2003年6月,香港港华燃气与南京市煤气总公司组建了中外合资企业——南京港华燃气,南京65万用户享受到了该企业“以客为尊”的服务文化。目前,港华燃气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已达80余家,遍布华东、华中、华北及东北等地。 创互利双赢: “中国制造”和“香港因素” 东莞市郊的公路两旁,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厂房和楼群。下班时间,潮水般从厂门口涌出的工人提醒我们,已经来到“世界工厂”的中心地带。 “港商投资形成了一个东莞。”东莞人如是说。 入夜的深圳,林立的高楼流光溢彩,行色匆匆的青年男女时尚自信。 “从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如今的国际大都会,成为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香港因素功不可没。”深圳人如是说。 截至2007年底,广东省累计吸收香港直接投资项目99156宗,合同金额2037.5亿美元,实际投资1205.4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吸收外资的六成以上。 “可以说,广东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粤港澳合作的历史。30年前,中央赋予广东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而港澳地区由于土地等要素价格迅速上涨,大量加工制造企业迫切寻求新的出路,加之人缘地缘的因素,双方一拍即合,逐渐形成了以广东为加工制造基地、以港澳为购销管理中心的产业跨地域分工格局,建立了‘前店后厂’的独特合作方式,直接促进了三地经济迅猛发展。数以万计的港澳投资企业遍布广东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员受雇于港澳投资企业,广东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逐步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广东省副省长万庆良说。 深谙“路通财通”的道理,港资在进驻珠三角的最初,就对基础设施建设情有独钟。 广深高速是广东首条引进外资兴建的高速公路,投资方香港合和集团是首批进入内地开展基础建设的外资企业之一。早在1978年12月,合和集团就向广东省政府提交了珠江三角洲综合公路网的构思。1988年与广东正式组建广深高速合作公司,1992年工程动工,1994年试行通车。建成初期车流量不高,随着近年广东经济的持续发展,广深高速逐渐踏入丰收期,占股权50%的合和集团也得到较高的回报。 盐田港、南海国际货柜码头、洛溪大桥、江门国际货柜码头……港商的身影随处可见。 “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香港参与了国家重大变革的每一步,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香港也在参与国家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从制造业到金融等高增值服务业的经济转型。”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这样总结过去的30年。 “香港对深圳投资与其产业结构调整是同步进行的。20世纪以来,港商加大了对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以及文化产业的投资。对新兴行业的投资港商也是主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深圳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中,三成为港资企业。”深圳市贸工局外商投资管理处副处长池卫国说。 “内地改革开放和香港的发展,是互利互补的良性互动。通过借鉴香港的部分制度、政策、技术和文化,内地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取得快速的发展,而由于内地的发展,香港的回归有了更好的条件。1997年香港回归时,如果当时内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停留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的水平,香港回归后维持稳定繁荣的目标将遥不可及。”香港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十分坦率地说。 “内地的现代化建设就是一条有效利用外资尤其是港澳台资金的资本积累和发展之路。内地和港澳的转口贸易,也是推动内地经济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改革开放之初,内地还缺乏优良的货运设施和海外贸易网络,而当时香港已经是亚太地区重要的贸易中心,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硬件设施和一流的贸易人才。香港企业家及时把握住了历史的机遇,充当了内地与外界经济联系的中介角色。”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说。 香港、澳门回归之后,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内地与港澳的经贸合作向着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发展。2003年中央政府与港澳特区政府签署了CEPA,6年来,内地与港澳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陆续签署了5个补充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实施以来,促进了港澳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对港澳经济和社会发展、民生的改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对内地经济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待转“危”为“机”: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时令已至初冬,珠三角依然温暖如春。这里的人们不讳言,经济形势的“寒流”正考验着这片土地,考验着数以万计的港澳资企业。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加之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新劳动法颁布……国家一系列调整外贸结构的政策密集出台,给出口导向型企业带来的瑟瑟寒意,镇泰集团感同身受。由港商黄铁城与3个合伙人共同创建的镇泰中国(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玩具出口制造商之一,现已拥有6间制造厂、员工3.5万余人;年出口总值30多亿港元,产品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9%以上。 2007年玩具召回风波时,镇泰一度成为中国玩具代工企业形象的“样本工程”。来自美国等14个国家的24位驻华使节在国家质检总局人员的陪同下来到镇泰实地考察,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更亲自带队到该公司参观检查。 “风波过去,我们公司订单不降反升10%,2008年订单仍然实现增长。”镇泰(中国)工业有限公司集团名誉董事长李治元说。 “玩具玩出高科技,如果现在还有人说玩具是低附加值产品,是对广东玩具行业不了解。”李治元说。过去,随便租个厂房,买几台二手机器,招一批工人,订单就如雪片般飞来。也正是这些小企业,在“寒流”袭来时,率先倒地。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广东省正积极想办法帮忙省内中小企业包括港澳企业纾危解困,共克时艰。珠三角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还采取了直接向企业“输血”的办法。作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的东莞市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设立10亿元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0亿元中小企业融资专项资金、10亿元“科技东莞”专项资金,以帮助来料加工企业能够就地不停产转变成三资企业,鼓励外资企业扩大内销。深圳市以19条具体措施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受到港澳企业的欢迎。11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到珠三角进行调研,对此予以肯定。 “新制造业时代,地区间的竞争优势将体现在配套服务功能上。”在珠三角经商已20多年的华南国际工业原料城董事长郑松兴看准了这一点。2003年,他和其他4位股东的商贸物流项目——华南城落户深圳龙岗平湖物流基地,当年开工奠基,次年即迎来了首批商家。仅用了5年的时间,华南城从一片荒野,高速成长为一个集五大原料展示交易中心、配套服务区的大型综合性商贸物流基地。随着两栋深圳最大单体建筑——38万平方米皮革皮具二期和36万平方米的纺织服装二期明年初投入运营,一个“世界级物流基地、全球性商贸平台”已呼之欲出。 1980年4月,经过国家50多个部门半年多的审批,京港合资经营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获准成立,这是中国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编号为001。 28年后的2008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在香港菁英会论坛致辞时这样说:“改革开放30年是一首伟大的史诗,也演绎了香港与祖国血浓于水的故事:我们的父母一辈,拖着红蓝塑料袋在罗湖排队过关回到乡下,带回去的是关切和亲情;我们这一辈带着资金、技术及厂房等回到内地,带回去的是创业激情和成果;我期望年轻的一代,继承传统,运用香港的优势和知识,书写出香港与祖国同在的辉煌篇章。”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听见了时代前进的足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