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以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为依据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个结合”,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同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新的历史起点呼唤新的发展理论
(一)从国内发展看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工业基础的问题。发展方式上,主要是国家计划主导型的、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到70年代,完成了基本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历史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基础。由此也给下一步的发展留下了突出矛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暴露,经济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改善长期滞后。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到2000年左右,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问题。发展方式上,主要是总量扩张式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既尝到了这种发展方式的极大好处,也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凸显,党内腐败和权力监督问题突出。
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这些特点,在十七大报告中归纳为八个阶段性特征。这八个阶段性特征告诉我们:一方面,当前的发展的确站在新中国成立近60年积累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另一方面,当前的发展又面临着长期积累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两难问题、利益问题大量出现。我们要同时破解不发展与发展后这两大难题。原有的发展理论已经不够了,这就呼唤着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二)从国际发展看
我们以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作为考察的上限。20世纪40年代中期,直至整个60年代,在美苏两大阵营冷战格局的大背景下,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情况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变化,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判断。我们在大力推进改革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对外开放,中国开始不但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而且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充满生机的力量出现在国际经济舞台上。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局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持续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不复存在。二是以信息化为龙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给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三是经济全球化经过长期酝酿发展,这时已经成为锐不可当的潮流。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以后,经过这些年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十分重要的变化。第一,造成了发展上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对外依存度空前提高,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第二,造成了国内发展问题与国际发展问题紧密联系的格局。许多国内的发展问题(包括突发事件),影响面扩大到了世界。许多世界共同面对的发展问题,影响面也深入到了国内。而且,相互影响的时间差越来越缩小。这也提出了要用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这种新的发展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
(三)从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紧迫任务看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党从领导中国革命的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当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能不能掌权的问题,能不能发展经济的问题,以及会不会当“李自成”的问题。因此提出“两个务必”。当时,我们党是用“翻身站起来”赢得民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又面临新的考验。这就是能不能纠正自身的错误,走上改革开放道路;能不能采用新的现代化发展思路,使国家迅速强盛起来,使中国群众迅速富裕起来。因此提出党要成为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这时,我们党是用“振兴中华”、“小康生活”赢得民心。
现在,我们党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又面临新的考验。一是来自发展的考验。这就是,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不发展的问题依然尖锐。因此,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共享成果的问题,影响和决定人心向背。二是来自权力的考验。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如何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如何使权力的运行置于人民监督、司法监督、纪检监督、舆论监督之下?当前发生的许多腐败问题,都是和发展中的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许多重大责任事故的背后,都有腐败身影。因此,也需要有一种理论,能够把发展与党建有机地统一起来,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党的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也呼唤着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科学发展观与“十个结合”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总之,科学发展观,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但是又不能走发展的老路,这就要把发展同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以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实践经验作为实践依据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个结合”,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同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一,前三个结合,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涉及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分别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这三个结合,既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般规律,又揭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须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中间四个结合,即第四条到第七条,分别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这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这四个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基本规律的总结。同时,这四个结合,还贯穿了以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为根本,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中,贯穿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中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发展理念。一句话,是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布局中的贯彻和体现。
第三,最后三个结合,即“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强调了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保证作用。这三个结合作为一个整体,体现的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求具备的两种眼光和两种能力。其一是通盘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及其发展趋势的眼光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其二是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眼光和统筹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应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顺应改革开放使我国同世界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总之,这“十个结合”的提出,源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它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改革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党建的方方面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