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关村,很多人都会称它为中国“硅谷”。这里聚集着包括信息产业在内的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园区。中关村的标志性――金色双螺旋标,是中关村创新和高科技的代表。
那这种创新精神源自什么呢?
中关村有全国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有第一家自然人与外商合资的企业,有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资机构,有第一家以无形资本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如果说第一次创业首先要冲破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那么第二次创业则着眼于市场经济制度、规则的确立和完善。2001年,由市人大颁布实施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采用法无明文不为过的国际法理,明确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在中关村都可以试。该《条例》至少在10个方面有重大突破或填补了我国目前现行法律方面的空白。
所以可以说制度的改革是中关村创新的“灵魂”。
在1988年王文京当他感觉到财务软件可能会成为未来极有市场潜力的商品时,就毅然辞职,与搭档借了5万元钱,开了占地仅9平方米的用友服务社,并率先将财务软件推向商品化。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王文京的用友软件已经牢牢占据了中国财务软件的领袖地位;20年前,柳传志与其他10名计算所员工以20万元人民币起家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今天,联想已从中关村一间普通的民营小企业,成长为下辖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和神州数码控股公司两家香港上市公司,总资产达153亿元人民币的旗舰企业集团。这便是技术创新所创造的神奇力量。
所以创造和开拓、技术创新是中关村创新的“根基”。
文化建设对于中关村创新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关村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关村人秉承科学民主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中西方文化的撞击中,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在坚持发展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不断批判落后文化、汲取先进文化,并结合科技园区建设特点发展起来的,中关村文化已经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生生不息、持久发展的精神源泉。
中关村的文化也体现在政府的政策导向上。例如园区在人力资源体系建设中,有两大突破:一是政策规定,园区的任何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可以直接聘用北京地区高等院校非北京生源的大学毕业生,吸引了各种人才到北京创业发展。二是政策规定,市属高科技企业可以用股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及管理人员。如今在园区利用高新技术创业发展已成为时尚和潮流,依靠科学技术致富已不是梦想。中关村文化正日益深入人心。
中关村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构建和优化发展环境的成功的发展道路,创造了令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