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 ·斯诺(Edgar Snow 1905-1972年),美国新闻记者、作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坎萨斯城,就读于密苏里大学新闻系。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迅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斯诺热爱中国,热爱海淀,在任燕京大学讲师时,为教书方便,在海淀镇军机处4号院购买了一处住宅,位置在现北京大学西南门一带,座西朝东,有一个黑色铁栅栏门,这原是一个燕大出身的银行家的房子,中西合璧式,宽敞的院子里种有果树、竹子,还有一座小型游泳池,位置就在现北大西南门外的海淀路上,可以远眺颐和园和西山风景。他努力学习中文,还请了一个满族老先生指导,他认为“海淀的居民成分复杂,但他们都操优美的北京话,因此,这里是外国人学讲中国话最理想的地方”。
斯诺是一个正直的美国人,爱好和平,主持正义,他十分关切中国的命运,热情支持和保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一二 九运动前夕,燕京大学是中共领导学生运动的重要阵地,斯诺积极参加燕大新闻学会的活动,他们家也是许多爱国进步学生常去的场所。北平沦陷后,斯诺在自己的住所里掩护过不少进步学生,帮助他们撤离北平死城,参加抗日游击队或奔赴延安。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于1960年6月、1964年和1970年三次访问中国,三次重返燕园。他夫人洛伊斯后来回忆说:“我们在一个略为发灰的浅红色的亭子(指慈济寺山门)边停了下来,眼光穿过它的拱顶,凝神阳光下碧波荡漾的一片湖面。在我们身后,拾几步石阶向上的那块稍为高起的地方,有一片蔓草丛生的空地,四周松树围绕,遮住了我们的视线――”根据斯诺先生病重期间留下的遗嘱,洛伊斯选择了未名湖畔这块“空地”作为墓址。
1972年2月12日,斯诺在瑞士日内瓦因患癌症病逝。他留下的遗嘱是:“我爱中国,我愿在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骨灰安葬仪式于1973年10月19日举行。墓基座为长方形未经雕磨的青色岩石,上边横卧汉白玉墓碑一方,碑前放着毛泽东主席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献给埃德加斯诺先生”,康克清及北大师生代表参加了安葬仪式。1977年12月13日,叶剑英同志亲笔题写了碑名:“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后被镏金镌刻在墓碑之上。
1982年2月,北京大学在办公楼举行了斯诺逝世10周年纪念会,廖承志、黄华等同志会见了斯诺夫人人,并一同到湖畔扫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