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王乐义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与以往不同的是,鼎鼎大名的“大棚蔬菜之父”如今更多地被冠以带头人、领跑者、脊梁这样的称呼。对此,《人民日报》作出了这样的释义:“大棚的温暖,不仅产出了蔬菜,更孵育了‘乐义精神’”。
作为一个“中国农民的传奇”,王乐义创造出了事业和生命的奇迹:发明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场“菜篮子革命”,结束了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萝卜的历史;1978年因直肠癌做过大手术,至今,65岁的他身体依然健壮硬朗;他的胸怀装着全中国——他无私地将大棚技术在全国推广,使亿万农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王乐义对中国人餐桌上的贡献、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非同一般。如果没有他和如他一样的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所引发的农业革命,在这个严寒的冬天里,我们的餐桌上或许仍然只有白菜、萝卜、土豆与我们孤单相伴。他所引领的事业,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富裕了农民,为中国农村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正因为如此,2005年4月7日,在山东寿光视察的胡锦涛总书记,握住王乐义的手,郑重嘱托:你要把大棚技术一如既往地向贫困地区传播,让贫困地区的农民增收,没有他们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部、中共山东省委联合组织的王乐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报告会。“乐义精神”在更广阔的范围中发挥着影响。说起他憧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样,王乐义说:“先要把弱势群体照顾好,其次是要把合作医疗搞好,第三是必须把住房改造好,四是要搞一个生态新农村。”
为了把三元朱的蔬菜推向国际市场,2005年,三元朱村和新疆一家企业、美国一家公司合作成立了蔬菜加工企业,“乐义蔬菜”就是它的品牌,王乐义成为了家乡蔬菜的“形象大使”。如今,王乐义又被称为了“广告牌上的蔬菜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