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泽山镇的芝莱山下,一座规模不大的博物馆近日在山东平度建成。这座博物馆里陈列的不是古董字画,而是葡萄图片和实物,它是由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建立的全国唯一一家鲜食葡萄博物馆。而筹建这座葡萄博物馆的,就是被当地人誉为“葡萄大王”的山东省鲜食葡萄研究所所长、平度市大泽山农科园艺场场长、高级农技师昌云军。
走进昌云军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锦旗,一个个荣誉证书,一封封感谢信。谈到企业的发展,昌云军说起了他手里的三大法宝:一是他的百果园。园艺场的试验示范园里面有各种葡萄78种,苹果、梨、桃等60多个品种。每个品种多的几亩地,少的只有几株。通过栽培观察,哪个品种能大量发展,哪个品种可适当发展,哪个品种不能发展,昌云军都一清二楚。二是资料库。园艺场每年都要订多种报纸和专业果树书刊,昌云军将其中有价值的资料分成十几类,整理成册、编号归档。近几年共积累了近百万字的专业材料,便于学习和查找。三是到处跑。他每年行程10万公里,参加专业会议,考察各地的新品种,学习新技术,了解市场信息,走访老客户等。有了这三大法宝,发展起来就快了。
树立过硬的品牌,方能使自身有发展后劲,为此,昌云军一直把育苗和搞科研作为大事来抓。每年从经营中拿出十多万元投放科研,走经营扶持科研,科研促进经营,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化之路。近几年来,昌云军先后引进葡萄新品种100多个,每年销售葡萄苗木200多万株,取得社会经济效益达1.08亿元。在大泽山从事葡萄栽培20多年的他,也深深体会到工厂化栽培对优质农产品的影响。2007年,昌云军建立了占地160亩的全省首家有机葡萄种植基地,开始引领大泽山葡萄由绿色食品向有机食品跨越。
在青岛大型超市里,可以看到一种标有268元一盒的“极品葡萄”——色泽金黄,果粒细长,呈弓形,头稍尖,似人的小指,它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甜葡萄状元”的“金手指”葡萄。而“金手指”的中国“父亲”就是昌云军。
昌云军有很多获奖证书,“优质葡萄金奖”、“无公害优质奖”、“中国—东盟博览会先进适用技术暨中国星火计划20周年成果展优秀葡萄嫁接苗”,他说,他最看重的就是“金手指”葡萄的“中国最甜葡萄状元”证书,这是个“实在”的奖。他的“实在”指的是,这是葡萄种植业内对他的葡萄种植“技术含量”最权威的认可。
而种植“金手指”葡萄确实是一种偶然。每年昌云军的葡萄基地要引进上千个葡萄品种进行试种,能成活下来的品种不过200个,真正适合投入规模种植的就只有10多个品种了。2001年,“金手指”就在这千分之十的比例中走进了昌云军的葡萄基地。据了解,“金手指”是日本品种,韩国曾尝试育苗,但由于该品种果粒偏小,反而不被韩国人看好。2003年,昌云军引种的“金手指”结出大量果实,随后他开始扩繁这一品种,直到2006年才将它投入市场。没想到一进入市场,含糖量高、有浓郁冰糖味和牛奶味的“金手指”就一举拿下了“中国最甜葡萄状元奖”。在2006年的基础上,昌云军又改进种植技术,在2007年“第六届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上,“金手指”蝉联“中国最甜葡萄状元奖”。
人们心目中的中国最甜美葡萄——新疆葡萄,竟然两次败给了青岛大泽山的葡萄!“没到过新疆,就不真正了解新疆的葡萄种植,那里的葡萄种植面积大,自然条件好。”昌云军说,“我在新疆陆续呆了10年,从最初的‘朝圣者’心态,到现在的‘超越者’心态,其间是十几年葡萄种植经验的积淀。今年,我们的重点就是搞好吐鲁番的葡萄种植基地建设。”
辛勤的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昌云军在自己富了的同时,没有忘记那些需要被救助的人群,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美丽的大泽山赋予了他朴实宽厚的性格,而世代耕作劳碌的父老乡亲又赐予了他勤奋、乐观和正直的性情。多年来,他先后为本镇教育事业及向全国各地受灾地区捐款、捐物几十次,累计达3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