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周刊》12月1日一期文章】题:日本及后来者(作者 彼得·塔斯克)
对于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经历过日本泡沫经济的人来说,中国股市当前的大牛市可谓似曾相识。两者有十分显著的相似之处——一个新的超级经济大国的崛起似乎已无法阻挡,令人瞠目的贸易顺差,规模庞大的流动资金以及由傲慢、贪婪和愚蠢构成的牛市心理。
按市值计算,中国的一家银行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世界五大银行都是日本银行(如今这五家银行或破产或被迫调整资本结构)。当前,中国人在支付巨资购买海外资产,这让人想起了三菱地所株式会社1989年收购具有象征意义的洛克菲勒中心。三菱地所在六年后半价出售了洛克菲勒中心。
两者还有很多相似之处:年轻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的薪酬暴涨,权证交易一片繁荣,股市收益导致公司利润虚涨,IPO市场宛如出了故障的卡布奇诺咖啡机一样泡沫不断。真可谓换汤不换药。
两者的不同之处是,中国股市所表现出的诸多极端问题更为严重。以美元计算,中国股指自2000年以来暴涨了约800%。这已大大超过了日本股市在1990年触顶时的收益。日本股指在当时长达八年的牛市里攀升了700%。日本股市处于顶峰时,日经指数的交易价格是其账面价值的5倍。今年秋天,沪市交易价格已是其账面价值的8倍多。历史上没有哪个股市可以维持这一水平。
从内在实力上讲,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1989年时,众多日本公司依靠几十年的成功经营建立起坚实的业绩记录。而如今的中国成功企业中有许多是新公司。这些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资产负债情况尚未接受股市大跌时的抗压测试。
导致中国股市形成泡沫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流动性过剩。正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中国的货币政策已受制于出口这部机器。为了抑制人民币升值,目前的利率远远低于正常水平。与此同时,金融自由化向成百上千万思想单纯的中国投资者开放了证券市场,这些投资者终于得以将不断贬值的银行存款投到别处。很难想像泡沫程度更严重的状况了。
但中国经济史无前例的增长难道不能成为空前水平估值的正当理由吗?这一思路所存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崛起从规模上讲可谓史无前例,但从速度上讲并非如此。日本在上世纪60年代用了七年时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台湾和韩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也是如此。
经济的高增长会附有高波动性。此外,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已连续第四年超过9%,即便中国经济仍在以西方经济体无法企及的速度增长,无节制的资本投资、诸多瓶颈问题以及工资的上涨还是给企业盈利带来了压力。
然而,虽然已有很多专家就中国的问题发出警告,但中国泡沫市场可维持的时间会比所有人想像的都长。如果中国不调整货币政策的话,中国的股票还可能继续上涨。果真如此的话,最终的附带效应将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