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时报》3月21日文章,原题:喜马拉雅悲剧等待印度和中国
一位资深环境科学家日前警告:不断缩减的喜马拉雅冰川正使如印度恒河及中国长江这样的主要河流变为季节性河流,这意味着河流会在夏季干涸,最终可能引发上述地区“政治无法处理的食物短缺” 问题。
来自河流的灌溉水资源受气候影响趋于短缺的局面一直备受环境团体关注,但由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提出的“文明威胁设想”着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本周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布朗直陈,世界从未面临如此可预见的大规模粮食生产威胁,这种威胁来自于亚洲冰川融化。
布朗说:“世界谷物价格不断创下新高,在中印两个主要谷物生产国中,任何由水资源短缺引发的小麦及稻米收获危机都将严重影响中印以及世界主要粮食消费国的居民生活。”
布朗补充说,中印两国的粮食价格可能面临上涨,人均谷物消费量呈下降趋势。印度有超过40%的五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营养不良。饥饿状况将会加剧,儿童死亡率可能会上升。
中国小麦产量是美国的近两倍,排在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三位;而在稻米产量方面,中印两国远非生产大国,两国产量加在一起才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
中印两国的地下水位正迅速下降,在某些地区已经接近危险水平。
布朗在文章中称,位于喜马拉雅及西藏-青海高原的冰山正在融化,很快将使中印两国主要河流失去在干旱季节通过冰雪消融获得的补给。在恒河、黄河及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水资源的供给,失去季节性河流资源将使粮食产量减少。
布朗指出,食物短缺袭来,中国将通过大量进口谷物努力平抑国内粮食价格,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为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随着灌溉水资源的减少,中国居民将在美国谷物收获时与美国居民争夺粮食。
布朗认为,既然冰川学家已经使我们认识到了冰川正在迅速减少这一事实,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将他们的发现转化为制定挽救冰川的国家能源政策。
文章称,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冰川的未来命运如何,而且关系到未来世界谷物的产量。布朗称,应对“文明威胁”的方式是放弃普通的商业能源政策,转向实现减少80%的碳排放量,且这一目标应当在2020年前完成。
文章建议中印两国的能源投资应由煤炭动力能源工厂转向高能效的风力农场,太阳能工厂及地热工厂。(沈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