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2008年4月10日文章:中国的食物短缺风险和耕地减少息息相关(记者 刘书平; 劳.纳卡尼什)
人们对能不能种植足够养活中国人的玉米、小麦、大米存在着一种恐惧,这也促使中国在今年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但是,政府在面对汹涌而来的城市化上也许做的太少也太迟了。
面对国际谷物市场上超低的粮食存量和创纪录的高价格,中国正在努力对抗城市化浪潮对耕地的无休止的破坏。灌溉用水短缺,劳动力短缺——尽管在城市打工的他们每年都向农村寄回数百亿美元——都在不断考验着粮食生产。
“在统计史上最广泛的城市化的影响上,政府还必须做的更多。”分析家说。
“补贴还是太少。”李国祥,在中国最高级的政府农业政策智囊团——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的研究员这样说。
他说:“中国,直接补贴在农民收入中只占到百分之五,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百分之六十的水平。”
考虑到用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生产的大米、玉米、和小麦养活了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中国原本就已经做的不错了。
但是随着中国人饮食结构的调整,肉类和日常消费的增加,这样的状况结束的比我们想像的要早。这更加增加了世界未来食物供应状况的不明朗。
“中央政府决定要力保最少一亿两千万公顷或者三亿英亩的耕地。但是由于非法用地,实际数据可能少于这个数字。”国土资源部部长许少世去年七月这样说。
“中国已经损失了大约百分之一的农业用地——相当于荷兰和比利时的总和——在过去的八年中每年都如此。”巴黎百富勤日用品派生物投资部的总经理弗雷德克.海维特这样说。
今年食用油的短缺导致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原因就在于一些地区的食用油供给面临枯竭。这更突出了中国依赖外国食用油供给的风险。
尽管在扭转对外国植物油的依赖上已经做得太迟,政府已经开始向农民提供资金,鼓励他们种植玉米,大米或大豆,增加粮食国内产量来提高粮食供给的安全性。
“我们必须回到最基本的问题,采取措施提升农业收益和供给,来抵消全球谷物价格上涨的影响。”马凯,中国五位国务委员之一同时也是国务院秘书长,上周这样说。
政府已经决定把今年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提高百分之三十到创纪录的5625亿(801.3亿美元)。这其中包括1335亿的直接补贴和3044亿的农业生产发展补贴。但是批评家认为,这些额外的支持勉强能够抵消生活和制造成本的上升。跟沿海城市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发展前景相比,这些措施还显得苍白无力。
此外,中国是世界上谷物价格最低的国家之一。一旦价格上升过快,政府就会运用巨大的储备和谷物出口的措施来把价格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中国的大米仅为2400元一吨。温家宝总理说上个月政府在市场上了投放了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吨粮食,包括四百万到五百万吨大米。
更严重的问题是不可阻挡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浪潮。
被更高的工资所吸引,到2020年,三到四亿的农民将会涌进城市里。他们只留下老人们去耕种土地城,而城市里将会消费比现在多几倍的食物和水。
2006年的黄耳病的蔓延也是造成中国猪肉供给的恢复如此缓慢的一个因素。现在很少有人希望在自己家的后院里养猪了——这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饲养产业。
“耕种土地的只是妇女和老人,这也是我们运用科技提高生产效率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刘将,政府农业顾问同时也是前任农业部长,上个月这样说。
变化无常的恶劣气候也极大的降低了农业产量,中国首席气候官去年八月也警告说中国可能需要另外一百万公顷耕地,这样才能解决2030年一亿吨的食物短缺,那时候的总人口将会达到顶峰的十五亿。
分析家和官方也指出,农业用水的短缺也将是长期农业生产的一个严重的挑战。在中国最大的两个农业生产省份,山东和河北,地下水位每年都在下降。
“他们正在建造从中国南部到到北部的巨大运水渠道”约翰.查佩尔,大连的中国分析机构的经理这样说。“但是问题是这样做的成本巨大。我们认为这对农民的帮助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