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11月9日文章】题:日本给中国的金字塔结构提供了前车之鉴(作者 威廉·佩塞克)
“他们打开了潘朵拉的盒子。”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易纲如是描述当今最具诱惑性的经济动向:迅速致富的兴奋情绪感染了全中国。
易纲昨天说:“看到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中国人不再满足于把钱存进银行。”他的话解释了中国股市为什么一涨再涨。
这难免让人猜想易纲不经意间指明了中国两大泡沫——一个在房地产,一个在股市——的下一个阶段。中国创造了一个全新规模的金字塔结构,毕竟,购买中国资产的关键理由是,持续的收益只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新手。
十之八九不会有好结果,但这个金字塔结构已经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果:造就了世界上首家拥有万亿资产的公司(虽然是昙花一现)。这一荣誉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到头来也许会犹如过眼云烟。要明白为什么,看看日本兴业银行就知道了。
20世纪80年代末,在貌似势不可挡的经济繁荣中,日本兴业银行一时间成为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业。当时,美国商界名人如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克·韦尔奇等都声称日本的崛起“不屈不挠”。
紧接着日本的资产泡沫破裂,各银行陷入一场直到最近才摆脱的危机。现在分析人士纷纷猜测中国的繁荣会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包括资产市值暴涨、经济增长强劲、资本输出活跃和相信好日子永无尽头。
它们之间也有重要的不同之处,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不乏凶兆预言者,这是日本的崛起所缺少的。众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如艾伦·格林斯潘、沃伦·巴菲特和李嘉诚等都已提醒注意中国的泡沫。
然而中国还是可以从当年的日本身上吸取一些教训的,那就是警惕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危险。
中国的情况史无前例。以前从来没有哪个像它这样潜力巨大、人口众多的欠发达经济体这么快成为全球经济劲旅。假如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等人还活着,他们的经济理论恐怕都不太适用。
中国的中央银行以及其它大国的央行都犯了跟日本一样的错误,那就是在太长的时间里维持太低的短期利率。
最近的全球信贷危机其实是一个选择问题。银行家有大笔的钱放贷,投资者有大笔的钱购买债券或股票,但他们都选择了按兵不动。市场动荡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资金供应问题,不如说是害怕受损的心理。
央行向市场注入资金,试图安抚人心。但这些举措未触及问题的根本而只是触及其表象。是低利率引发了市场上不理智的冒险和促使银行发放在货币政策合理的情况下不会发放的贷款。
日本银行一直等到日经指数超过38000点才踩刹车。20世纪90年代,它根本不应当把利率降到零。那样做是顺应政治家的心愿,他们要找一条简便的出路。时至今日,日本银行仍维持着利率几近为零的政策。
只要证券价格继续上涨,许多投资者就会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一切顺利。然而证券行情上扬与其说反映了真正的乐观情绪不如说是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
日本未能规范利率的往事是前车之鉴。中国的增长得益于外国投资,而外资涌入是因为投资者坚信人民币汇率仍有上升空间。这就使中国对手中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左右为难,既不能抛售也不能停止继续增加。
假如中国重蹈日本的覆辙,那就会打开一个更大的潘朵拉的盒子——一个全球性的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