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冯军,无法抑制他对公司最新产品“爱国者理想飞扬妙笔”的激动。冯军表示,“妙笔”是他希望最终将其公司转变为中国索尼的一个创新榜样。
这只笔附带着一副吸引人的白色耳机,当把其电子笔尖压在用特殊隐形墨水印制的纸上时,这只笔会播放声音文件。它能将一本看似普通的《图书馆指南》变成一种互动体验,读者只须点击书上的图片,便能听到详细的语音解释。“这是一款……拥有独特技术的独特产品。”冯军满心欢喜地表示。
过去20年来,中国政府领导人一直渴望降低中国对外国科技和设计技术的依赖,因此打造民族研发资源成了产业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表示,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不懈努力”。
中国政府官员的热情产生了效果。国际经合组织在最近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从1995年开始的10年中,中国研发支出以每年19%的“惊人”速度增长。截至2005年,中国研发支出已达300亿美元,使中国成为世界研发支出第六大国,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了1倍以上,至1.34%,达到与一些经合组织成员国相当的水平。
这些统计数字,加上人们对中国大学培养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之庞大的谈论,令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一些观察人士担心,他们的科技优势即将受到威胁。但这些担忧似乎被夸大了,至少从目前来看是如此。
尽管中国已轻而易举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出口国,但在出口销量中占据绝大部分比重的却是外资企业。
在本土公司处于领先地位的领域,它们产品中的很大一部分价值,通常来自从美国和其他国家采购的集成电路软件。分析师表示,中国要想在不久的将来,单独对世界领先技术国家的主导地位发起挑战,它仍缺乏许多政策工具,或许甚至缺乏基本条件。
总部位于北京的经济研究公司龙洲经讯的董事总经理葛艺豪表示,政府激励措施和研发投资有时用错了地方。“实际上……这些政策几乎与创新无关——中国决策者未能充分理解创新的来源,他们主要是为了提高国内(通常是国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与此同时,多数中国企业都将重点更多放在生产现有产品的更廉价版本上,而非开发新产品。当有需要时,它们可试图通过并购或获得技术许可来利用国际专业技术。重庆力帆汽车总裁王延辉表示,他的公司决定不再试图开发其轿车车型所需的电子装置、变速箱和发动机技术。
“我们觉得中国的整体研发水平较弱。”王延辉表示,“因此,我们与英国公司Ricardo签订了一份合同,让他们帮助我们提升技术水平。”对许多中国公司而言,这种做法可能要比自主研发明智得多。
冯军等理想主义者仍希望向前迈进,但对中国大部分人而言,这种抱负转化为真正的创新,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作者 Mure Dickie 编译 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