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12月10日文章】题:中国控制贷款冲击企业(作者:亨尼·森德)
在长江沿岸城市涪陵,货船依旧在不停地卸货,运来的一船船大豆即将被加工成豆油卖给顾客。香港来宝集团在涪陵有家榨油企业。
但公司的人说,最近几周以来,一些顾客有了新举动:他们开始要求来宝集团向其提供贷款,因为他们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
这也反映了中国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如何获得流动资本。由于担心中国经济过热,政府已经对银行信贷采取紧缩政策。
8日,中国央行宣布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各大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4.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这是央行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2003年以来单次上调幅度最大的。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力度明显加大,标志着央行对抑制投资增长、控制股价和房地产价格上涨采取了罕见的强硬措施。
为了表明决心,北京已下令严格控制外资银行和地方银行的货币信贷总量,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因此,很多银行纷纷告知客户,年内不会再有新的贷款额度。在很多情况下,银行还要求客户偿还现有的贷款。
面对政府的货币紧缩政策,很多企业开始另想办法,规避这些措施。香港来宝集团的官员说,对客户申请贷款的要求,他们会按个案区别对待。
国家信贷紧缩政策对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冲击尤其大,因为国内银行偏爱大型国有企业。因此,当银行必须压缩信贷总量来满足政府的新规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处于公司“食物链”底层的那些中小型私营企业。
银行控制信贷总量对很多投资基金来说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一些以往只对中国企业做产权投资的香港投资基金,现在也开始申请办理非银行贷款业务。
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说:“政府想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所以现在,非银行机构开始活跃起来。”
国内一些企业都在想方设法规避限制措施。很多公司都想上市,尤其是房地产企业。
在中国和越南投资的太平洋联合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克里斯·格拉德尔说:“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信贷紧缩政策尤其残酷。它们筹集资金的出路不多,其中之一就是上市。”
格拉德尔指出,规模较小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在考虑强行拍卖,很多可能会倒闭。
另外,一些房地产公司也试图在香港的债券市场上筹集资金,把钱换成人民币,然后转到国内。
到目前为止,信贷紧缩措施对国内企业的冲击有大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