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报》7月8日文章,原题:北京:这次垃圾革命不会持久
中国正一门心思地想在游客面前保持脸面。奥运会的举办意味着即使后街小巷也不能出现垃圾。在主干道两旁高大的水泥建筑背后,传统狭小庭院避开了这轮建设热潮,却避不开干涉之手。
在仅仅能容纳一辆小汽车宽度的小巷中收集垃圾并不是件容易事。居民们也不可能一直走到小巷尽头,再将手中的鸡骨头、白菜叶、剩面条等倒入大垃圾箱内。于是就将垃圾倒在特别指定的、人人都知道的角落。每到早晨,这些垃圾通常会堆到2至3英尺高。区政府的垃圾清理员每隔几小时就会骑着一辆带有大金属箱的三轮车而来。随着尖锐的刹车声,他停下来,挥舞铁铲,一会工夫这些垃圾就不见了。
这个体系已顺畅运行了几十年或许上百年。这并非免费,居委会每年都会向每户收取27元钱。我曾建议他们提供一个垃圾筐,这样既美观又卫生。但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盯着我看了看,回答说:“没有。”
然而,因为奥运会的到来,这一切都将发生改变。胡同正在经历一场垃圾革命。带轮的垃圾箱已经出现,三轮车也被电瓶车所代替。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规定。社区给居民们发放了奥运手册,要求不要把垃圾扔到排水沟中。我不知道这里的居民将如何适应这个规定,他们已经习惯了将剩面条扔到下水道井盖上,那上面可比滑板要滑得多。规定还要求居民不要坐在自行车道和汽车道上,或在上面闲逛、嬉戏。这是否意味着北京夏天最壮观的景象———中年男子拿着大马扎坐在路中间,穿着露肚皮的背心打扑克的场景会就此终结呢?与此同时,规定还禁止人们将难看的东西挂在窗户外或阳台上。看来,我们不用再穿梭于搭着睡衣和内衣的晾衣绳之间了。
有件事情可以肯定。一旦奥运会结束,带轮子的垃圾箱就会被偷走,打扑克的人群将再次出现。中国人一直为自己的五千年历史而自豪,那些旧习惯同样很难消失。(作者简?麦卡蒂,伊文译)